加快培育建设新兴交叉急需特需专业,持续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8月13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建设新兴交叉急需特需本科专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其中提到,到2027年,培育建设200个以上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兴交叉急需特需学科专业,年度新增新兴交叉急需特需本科专业占比80%以上,理工农医类招生专业占比提高到60%以上,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显著增强。
《通知》要求,超常布局新设专业。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兴交叉急需特需专业快速布局机制,超常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专业。省教育厅将自上而下引导具备学科基础的高校,加快培育建设一批“空白”本科专业。
对于具备新兴交叉专业设置条件的,鼓励支持高校及时向教育部申报新增设置;对于暂不具备新兴交叉专业设置条件的,支持高校在遵循专业设置规范的前提下开设新兴交叉专业方向,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增设前沿课程等方式,提升学生跨学科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鼓励高校面向新兴行业、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开设一批“微专业”。
《通知》提到,改造升级存量专业。高校要超前研判、及时响应未来科技和行业产业对知识能力素养的新要求,加快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迭代。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开发一批智慧助教、数字学伴等应用、工具和平台,建设一批智慧课程和数字教材等,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等。
分类培育“专精特新”专业也是重点工作之一。省教育厅加强统筹,支持高校遵循学科专业建设规律,突出需求导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原则,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或关键产业链中的细分环节、特定技术领域或新兴交叉领域,差异化推进基础、新兴交叉和急需特需专业建设。
基础类突出特色、新兴交叉类突出前沿、急需特需类突出快速响应、冷门绝学类突出保护支持,打造形成一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的“单项冠军”“独角兽”等品牌性质的专业。
“专精特新”专业将按照充分论证、稳妥推进、“成熟一个推动一个、培育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稳步开展培育建设。
此外,完善专业限招停招撤销措施。省教育厅将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监测和评价,原则上不再支持高校新增设置控制限制类专业,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本科专业点进行预警。高校要对标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质量检查,对教学质量低下、去向落实率过低的专业采取逐年压减招生规模、限期整改、隔年招生、停招等措施。
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就业率过低的专业以及整改不力、效果不好的预警专业点,要及时予以撤销。高校撤销专业,须在校内征求意见、公示,按程序报省教育厅统筹后、提交教育部备案。连续五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生的专业,原则上应予撤销;尚有在校生的,最迟应于最长修业年限的次年予以撤销。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编辑: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