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饭书记”的热度不减,“蹭饭”类主播账号也开始批量复制。

这一切,源于不久前河南省鹿邑县范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的走红,他发布的端着碗去村民家中蹭饭的系列视频,引发全网关注,被网民称为“蹭饭书记”。这个称呼并无贬义,反而是一种赞誉。

“蹭饭书记”董桂林粉丝量猛增、好评度猛涨,“蹭饭”也顺理成章成了短视频平台账号吸引流量的新赛道。一些驻村书记、村干部跃跃欲试,不少网络主播则看到了潜在的“钱景”,端起碗去拍蹭饭视频、搞蹭饭直播。

同样是“蹭饭”,为啥很多网民并不买账?

有的饭蹭得变了味。大热天,让村民炒几个菜、摆几个盘——一些村干部蹭的哪里是一碗饭,简直是“一桌席”,天天上门反而给群众添了负担。一些网络主播过了饭点还要硬蹭,有的村民在意隐私,不想出镜却还被直播“围观”,有的老人不懂直播,防范意识强,一旦蹭饭不成,评论区就开始对村民冷嘲热讽甚至言语攻击,成了网络喷子的狂欢区,主播不加制止反而“火上浇油”,这种扰民行径、镜头霸凌,该批!

有的饭蹭得有距离。有的村干部安排摄影师跟拍、工作人员跟随,到村民家里还背着手,像是来视察工作,不亲切不自然。架子不放下,群众也很难把你放在心上。一些网络主播,打着关爱老人的旗号蹭饭,却把村民当成流量工具人,直播时看不到对老人有足够的尊重和耐心,自然常吃闭门羹。

有的饭蹭得难持续。一些村干部上门自带大包小包、成箱成件,诚意满满,但如果不量力而行,容易让群众产生心理负担,否则热度过去,半途而废,更令人困惑。一些网络主播相继发起“挑战0元在农村蹭饭”,两三人的直播团队,大号养小号,一旦直播间流量上不来不好变现,便切换赛道,弃之如敝屣。

同样是“蹭饭”,为啥董桂林收获满屏点赞?

这个饭蹭得有温度。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部分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缺少陪伴。董桂林作为驻村书记,重点上门的就是这部分村民,照顾隐私,懂得避嫌,陪着吃碗面、聊聊天,简单又暖心。看似蹭饭,实则陪伴。

这个饭蹭得有智慧。“蹭饭书记”不空手、不白吃,带上门的面粉、牛奶、鸡蛋等,简单实用,是“饭钱”,也是慰问。一顿饭的工夫,摸清了户情,拉近了感情,是接地气的调研。此外,他通过拍视频带货本地企业产的香油、芝麻盐、烤鸭蛋等,想方设法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

这个饭蹭得有情怀。践行群众路线,就得深入群众。“蹭饭书记”的视频里,没有高高在上,满眼亲切活泼。董桂林在自我介绍里说,要“把申论写在大地上,把理想实现在农村”,他的一条条与乡亲们亲切互动的视频就是见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只学表皮难免“邯郸学步”、变形走样,该学的不能只是“蹭饭”的形式,而是为民服务的创新实践。对于网络主播来说,为带货而蹭饭,可以,但货要真、价要实,关键还要明白,父老乡亲不是直播间用来博流量的工具人,决不能扰民,甚至搞镜头霸凌、网络暴力,否则终将被流量反噬、丢了“饭碗”。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要负起责任,让“黑流量”无处遁形,让正能量无限充盈。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王晨
二审:李记波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