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七区淮河路街道,4.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承载着10.6万居民和1.3万家市场主体的期盼。如何在这片人口稠密、业态丰富的土地上精耕细作,答好基层治理的时代考题?近年来,淮河路街道以107个网格、7个专属网格和658个微网格为针脚,创新探索“三融三促”工作路径,将群众自治、平安建设、惠企服务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用心用情“绣”出了一份治理精细、活力充盈的生动答卷。
群众自治融网格,力促美好生活共享
“连心胡同一到雨天就积水,‘连心安澜’计划让30多位街坊搭起立体防线,积水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淮河社区居民的话,道出网格治理中群众自治的力量。
针对辖区196个楼院中137个无主管楼院的治理难题,街道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体系,成立红色物业联盟及创新实践教育基地,设立65个楼院党员先锋岗、选聘30名红色物业微网格长。如今,亚新等红色物业主动认领25个无主管楼院,解决各类问题600余件,楼院规范化管理率达95%,党建引擎为网格治理注入核心动力。
街道还组建“导师帮带团”、成立“居民议事会”、孵化“群众自组织”,推动“社区的事”向居民“自家事”的转变。同时,以“榜样、激励、家和”文化培育治理共同体,推行“网格+项目+志愿服务”模式,选树“网格里的榜样”“社区治理达人”300余人,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善治生态愈发浓厚。
平安建设融网格,力促街区和谐稳定
“消防通道堆了杂物,拍张照发到社区智慧平台,不到两小时就清理干净了。”居民口中的高效服务,来自街道“三端协同”社区智慧平台的赋能。该平台联动社区治理端、物业服务端、居民微信端,通过大数据归纳研判、问题可视化分析和线上实时调度,实现网格服务“马上到家”。
“网格员每天走街串巷1万步听社情民意,打通街道社区到楼院最后100米,实现服务群众‘0’距离。”街道推行“110”网格工作法,筑牢群防群治防线。2000余名热心群众加入“网格巡逻队”,65名外卖小哥受聘成为“移动网格员”,他们随手拍问题、随时传民意,形成“人人都是网格员”的治理格局。今年以来,街道平台流转事件11671件,办结率达97%,民生诉求得到快速响应。
平安建设更需多方联动。街道着力畅通“自下而上”问题发现与“自上而下”要素直达双向通道,联动25个职能部门、196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实行“一网统管、全科服务”。网格“平安议事会”吸纳老党员、退休法官等参与矛盾化解。截至目前,成功调解家庭邻里纠纷230起,调解成功率达98%,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惠企服务融网格,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提交需求到拿到300万元融资,只用了15天。”乐不可吱公司负责人的点赞,印证了街道网格联动惠企服务的高效。这得益于街道创新的“一长三员”机制——由科级干部担任专属网格长,配备党建指导、营商服务、网格事件三类专员,为企业提供“无事不扰、有事办好”的精准服务。
在海一云商集团的发展中,网格服务作用尤为凸显。针对这家拥有6000余名员工的电商头部企业面临的办公场地扩容难、停车难、员工住房难及婚恋难等问题,街道集聚网格合力,为企业拓展办公场地5万余平方米、为企业职工协调低价租赁住房800余套、协调停车位200余个、促成青年交友185对。如今,企业营收从78亿攀升至150亿元,连年实现强势增长。
街道还依托新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和惠企联盟,构建起区域经济“共享生态圈”,已为辖区企业匹配暖心服务50余项、引流客源2万余人次;盘活村集体闲置空间、低效楼宇近8万平方米,引进优质企业76家,推动街区发展从“房”向“产”转型。同时,通过深化“以企观政大走访”活动,构建企业需求15分钟响应闭环,实现“企业吹哨、网格报到”,让这片老城区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
记者 朱翔宇 文/图
编辑:康迪
统筹:张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