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记者在京城路街道召开的2025年度上半年工作经验交流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京城路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建强战斗堡垒、创新治理模式、凝聚多方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建强“红色堡垒” 筑牢治理根基
街道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信赖的基层治理“领头雁”队伍。同时,将党建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构建起“走访+记录+反馈”的工作模式。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网格员,推动“支部建在网格、党员沉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统筹协调辖区内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形成“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治理格局,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实现了党组织服务覆盖辖区每个角落。
创新 “治理载体”,破解民生难题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街道各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特色治理模式。
街道百合路社区引进“社区合伙人”,一是映画绘本馆,为辖区儿童提供公益+低偿书法、绘画等服务。解决了儿童假期无人照管的情况。二是通过利用乐业小站和爱心驿站场地引入河南长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辖区居民提供培训就业。三是引入河南商都学堂为辖区老年人已经开展3年声乐班,真正让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街道建业社区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聚焦无主管楼院治理难题,以“三线整治”为重点,采取“摸排—宣传—整治—巩固”四步法,实施“线缆入地”“空中架管”“一户一表”“集中捆扎”方式进行整治。对拒不整改的联合消防、公安、城管等部门加强政策宣讲,剪除违规飞线,整改率达90%。
街道还依托网格化治理平台,居民可通过手机提交诉求、反映问题,后台专人对接处理,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凝聚 “多元合力”,共建共治共享
街道党组织积极整合辖区资源,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格局。今年以来,社区治理方面:通过“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共治共管,“小区改造+智慧物业”共建共管,“居民自治+自助物业”自建自管三种模式推进楼院治理,推动楼院治理效能升级,上半年完成22个小区治理,其中智慧物业3个、居民自管19个,同步打造5个“红色物业”示范小区。
城市管理方面: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及时开展“后头看”,全力打造示范街区。联合京城执法中队开展专项整治,清理占道经营4200家、店外经营1096家,整治橱窗广告235处等违规现象,完成城考办30余处问题整改。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街道先后投入人力790人次,投入车辆98辆次,清理垃圾乱堆258处,清理垃圾246方,整治乱搭乱建2处,整治广告牌、栏25个,清理小广告425处,规范沿街商户289个,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围绕节日、重大主题,组织开展了“文化筑梦异彩纷呈, 非遗项目彰显活力”“共读好时光 邻里飘书香”“舞动索城,广场爱好者街头‘比舞’”等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广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倡导移风易俗,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如今的京城路街道,在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社区环境愈发宜居,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一幅“党建红”引领“治理优”“治理优”带来“生活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探索更多贴合群众需求的治理路径,让基层治理成果更好地惠及辖区百姓。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李益 文/图
编辑:王洋
统筹: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