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维明做客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他以“商代甲骨文溯源 —— 郑州二里冈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探秘”为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深度剖析了那片于1953年发现的牛肋骨背后的故事。

讲座结束后,李维明接受了正观新闻记者的专访。作为一位在夏商周考古领域深耕数十年的学者,他对这片牛肋骨刻辞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专访中,他将为我们揭开这片牛肋骨刻辞如何补写商王朝的文字史、为何会引发学术讨论,以及它又怎样证明了郑州商城在商朝史上的独特地位等一系列谜团。

七十二年研究路:从出土到不断探索的新认识

1953年二里冈牛肋骨刻辞的发现,拉开了一场跨越七十余年的学术探索序幕。谈及这段研究史的“瓶颈期”,李维明坦言:20世纪80年代,从考古学文化角度提出刻辞时代属于商代前期、二里冈时期,认识到刻辞残存有11个字,是很成熟的文字,分两辞,残缺不全。其文法格式为晚商甲骨文字所承袭。90年代,对这片刻辞的研究态势相对平静,没有明显的进展。

“2000年之后对这片刻辞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李维明的语气中带着感慨,“这并非偶然,而是几代学者持续积累的结果。”他解释道,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热潮奠定了基础,80年代的研究打开了思路,新世纪后随着材料收集的完善和研究的深入,实现了“乇”字识别,对刻辞释字和分辞释文取得新的认识,还发现了这片刻辞的藏身之处。

在他看来,学术研究是传承的:“陈梦家先生、裴明相先生那代人做了开创性和具有推进性的研究工作,后来的学者继续前行。现在有更多年轻学者加入,相信将来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

十一字刻辞里的突破密码:发现“乇”字

李维明揭秘了在旧材料中实现突破的关键:“我收集了所有与这片刻辞相关的绘图、照片、拓片材料,发现最完整的版本其实有11个字,而非此前认为的至多10个字。”

这个补识出的“乇”字,确证郑州商城名为“乇”。2003年的发现过程至今历历在目:“4月22日那天,我在核对材料时发现这片刻辞上的字数不止10个字。凭借多年积累的对‘乇’声字材料的认知,我即刻就认出那个字是‘乇’。”

为了验证判断,他重新学习北大编写的古文字学讲义,了解古文字字形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规律。他认为这个商代早期的“乇”字是商代晚期的“亳”字的早期写法或初文。2003年6月13日,《中国文物报》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至2005年10月,该成果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从“骨裂缝”到商都字证:争议背后的学术坚守

关于二里冈牛肋骨刻辞上有没有“乇”字,有学者曾经认为那不过是对骨裂缝的误释。

面对争议,他始终坚持以材料为依据:“学术研究允许不同观点,但必须基于扎实的材料证据。当我把所有材料放在一起比对,否定了‘乇’字为骨裂缝的说法。”

他特别提到郑州商城地位的论证过程:“以前学界对郑州商城的性质存在争议,且缺乏同期文字证据。‘乇’字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这片牛肋骨刻辞上商代早期的‘乇’字表明郑州在商代时期属于‘乇’地,位于乇地范围内的郑州商城就是乇城,也就是东周文献记载的商汤都亳和东周时期郑地亳城”。

李维明认为重新发掘旧材料的研究价值同样重要。正是这种坚持,让他在看似山重水复的研究中遇见柳暗花明。

郑州商城的历史坐标:文字史与都城史的双重收获

“从文字史看,它把中国甲骨文的历史向前推进到商代早期,是甲骨文的源头。”他进一步解释,“安阳甲骨文已经是成熟文字系统,二里冈刻辞则展示了早期形态,填补了商文字演变的早期关键环节。”

“以前研究郑州商城,只能用东周文献推断。”李维明强调,“这片刻辞是商代早期遗物,刻辞上的‘乇土’证明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都城,与文献记载的汤都亳相符合。”

新技术与老文物的对话:展览创新的边界与尺度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目前展出的是二里冈出土牛肋骨刻辞复制品。对此,李维明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能让观众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了解这件文物,这是好事。”

但他也提出建议:“首先要保证复制品仿真的准确性,尤其是文字形态必须与原件一致,不能失真。”

在他看来,复制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就像演员演戏,技巧再好,若不符合角色原型也不行。文物展示也是如此,形式创新要服务于内容传播,不能喧宾夺主。”他特别强调刻辞上“乇”字的准确性,“这是‘巍巍亳都’展览的点睛之处”。

未解之谜:留给年轻一代学者

尽管研究已经取得进展,李维明认为仍有诸多谜题待解。“刻辞具体出土于1953年4月中旬的哪一天?发掘记录里没有明确记载,这需要进一步考证。”

更重要的是,这片刻辞中的部分文字释读仍有继续研讨的余地。他期待年轻学者能持续研究,这就是学术传承。

对于郑州未来的考古工作,他充满期待:“相信能发现更多商代文字材料,特别是带有‘乇’字的器物,进一步证实郑州商城的地位。”在他看来,学术发现与研究没有终点。

从1953年的意外发现,到2003年补识的“乇”字,再到2025年确认失踪66年的这片牛肋骨刻辞的藏身之处,二里冈牛肋骨刻辞的故事向人们诉说着这一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今生。

(正观新闻记者 魏泽斌)


统筹:王绍禹
编辑:彭茜雅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