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3岁的朱先生在荥阳市中医院顺利完成右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部抽搐奇迹般消失。这是他时隔17年后第二次在此接受同类治疗——2008年,他左侧面部发病时,正是荥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马玉召团队帮他摆脱了病痛。
朱先生的“就医信条”源于一段特殊经历。2008年,他左侧面部和眼皮不受控制地跳动,被确诊为面肌痉挛。在沈丘当地求医无果后,他辗转省内外多个大城市,要么因技术不符碰壁,要么被高昂费用“劝退”。转机来自邻居亲戚的推荐:“荥阳市中医院能治,还不贵。我就是在那儿治好的。”
朱先生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来到荥阳市中医院。刚下手术台的马玉召医生带着医者特有的沉稳说:“面肌痉挛手术我们已经做过几百例,关键是精准找到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一下子就让朱先生安了心。手术很成功,自付仅数千元的结算单,加上走廊里“医术是根,医德是魂”的患者手书,让朱先生深深记住了这家县级医院。
今年5月,朱先生右侧面部也出现了“面抽”,他毫不犹豫直奔荥阳。在荥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马玉召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右侧面部抽搐奇迹般消失。女儿朱丽笑称:“我爸是这儿的忠实粉丝。”
治疗面肌痉挛的荥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马玉召团队
在荥阳市中医院,像朱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多年来,该院已成功完成1300多例面肌痉挛手术,吸引了安徽、新疆等地患者慕名而来。神经外科的“心语心愿墙”上满是患者的“重生”故事:洛阳一名22岁的女士曾因“面抽”影响婚恋,术后终于能自然微笑,男友夸她“笑起来像春天的桃花”;李女士患病两年,3次就诊才下定决心,术后在感谢信中写道:“整个过程彰显了名医的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
从河南沈丘到新疆边陲,从七旬老人到青年女性,这些故事共同印证着一家县级医院用实力赢得的信任。
记者 姚辉常 文/图
编辑:康迪
统筹: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