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合肥野生动物园的黑帽悬猴“大壮”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离世。经国内多方兽医专家来园会诊,初步诊断死亡原因为心肺功能衰竭。22日,合肥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称,“大壮”目前具体的死亡原因还需等待化验结果,动物园展馆玻璃幕墙上也贴着保育员小雪为“大壮”手写的讣告。(5月22日极目新闻)

黑帽悬猴“大壮” (图源:合肥野生动物园)

黑帽悬猴“大壮”死亡,令人遗憾,也让人心痛。保育员为“大壮”手写的讣告,字里行间不仅弥漫着哀伤,更流淌着温情——对动物的真挚喜爱、对事业的炽热深情,以及对生命的敬畏珍视,皆跃然于纸面,深深触动人心。

合肥野生动物园一则通告,也将“大壮”初步诊断死亡原因公布——心肺功能衰竭。只不过,悲痛之余也要反思,“大壮”突发疾病背后是否有其他原因?人类过度围观,让“大壮”承受应激反应、作息打乱、环境变化等“隐形压力”,这是否给其离世造成了影响?

近些年,很多动物都成为了网红,比如,“大壮”因外貌丑萌屡被关注、南宁动物园“丢那猩”因行为举止像调皮的“熊孩子”走红网络……可是,这些动物真的想被关注吗?又真的需要人类过度的“爱”吗?

人类的围观,看似是对动物的喜爱,实则带来的可能是伤害。若公众对网红动物的关注,仅是源于其特殊容貌、体态、行为等,那不妨将这份“爱”收回。须知,动物的存在,并非为了讨人类的欢心。而人与动物之间,也应该有一条不应跨越的文明边界。

很多时候,学会“不打扰”也是一种爱——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方式去了解和接近动物。尤为重要的是,这种“不打扰”绝非仅是对行为简单约束,更是一种生态伦理体现。它要求人类在面对自然时,要心怀敬畏,通过减少人为干预,为动物提供出更加舒适、广袤的生存空间。

当然,动物园内动物去世时,园方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人类过度围观,是否应该考虑让“网红”动物适当休息?能否像尊重游客一样尊重动物?这些问题亟待园方一一反思、解决。

正如保育员为“大壮”手写讣告中提到的,“从此山河静默处,当是你的自由乡。”希望动物园方给动物多留些“安静做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毕竟,动物的世界不该掺杂太多人类的镜头和喧嚣。(正观评论员 任思凝)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陈若松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