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铁将添新成员!这条消息成为近日热议话题,甚至一度冲上热搜:呼南高铁焦洛平段项目召开建设动员会,标志着该项目即将转入全面开工建设新阶段。

满屏都是网友的欣喜和期盼:

焦洛平高铁开工在即,济源将结束无高铁历史;孟津北高铁站确定,孟津将是拥有机场、高铁、地铁的未来之城……

这一瞬间,仿佛看到了在太行南麓、伏牛东侧,焦洛平高铁宛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绕过巍峨的嵩山向南飞驰延伸,将沿途的壮丽山水串联成一幅璀璨的画卷。

焦洛平高铁作为呼南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向南依次连接起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四地。这条呈弓形走向的高速铁路不仅是豫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通的快速通道。它将推动沿线地区全面融入河南“米”字形高铁网,促进区域内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助力中原大地实现新的跨越。

豫西呼唤高铁成网

河南省自古便享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誉。随着2023年底济郑高铁全线开通,河南以郑州为中心,率先在全国织“米”成网。

然而,网有疏密。

以京广线为界,东侧的商丘已成为京九、徐兰、商合杭等多条高铁的交会点,豫东地区的高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而京广线西侧的豫西地区,虽然有郑渝、徐兰高铁以及陇海、焦柳等普速铁路线路,但尚未形成网格化布局,一直缺失纵向高铁线路。

多组数据揭示了建设焦洛平高铁的重大意义。

最新统计显示,京广高铁部分区段已接近甚至超过设计极限。例如,武汉至广州段的日均开行列车数量高达280对,超出设计能力的30%。而目前每天通过徐兰高铁线经停洛阳的高铁数量约为127对,该专线的满载负荷为145对,新增列车空间极为有限。

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工业重镇洛阳,工业和旅游资源富集的焦作和平顶山,也对焦洛平高铁的建设期盼已久。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焦洛平高铁建成通车后,将突破豫西山区的交通屏障,串联起济源、汝州等资源型城市,推动“高铁+文旅”新模式的发展。同时,洛阳至平顶山的车程将缩短至40分钟,豫西将进入“同城时代”,从而进一步激活太行山、伏牛山地区旅游资源,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旅市场繁荣。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将呼南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段列为国家铁路网建设重点工程,焦洛平高铁的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

方案既定,迅速行动。焦作积极协调对接、推进征地拆迁;济源筹措资金、保障施工;洛阳专班多次推进,数次赴京、赴省里协调工作;平顶山加快土地报批、管线迁移等工作……

一切筹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这条承载着豫西地区希望与未来的高铁线路,正蓄势待发,即将联通南北。

助力多地同步崛起

纵观全国“八纵八横”高铁规划图,一条条“生命动脉”将沿线各地紧密相连,为其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焦洛平高铁作为纵向线路的重要一环,是我省“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焦洛平高铁正线全长230.488公里,设计速度高达350公里/小时,途经焦作、济源、洛阳及平顶山四地,计划建设总工期为4年。全线将新设沁阳西、济源东、孟津北、汝阳东、汝州南5座车站,并改建洛阳龙门站、焦作西站,预留伊川西站。

国家铁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焦洛平高铁打破了传统以省会为中心的枢纽格局,赋予非省会城市全新战略地位,助力全省多级节点崛起。

4月的山西泽州珏山巍峨苍翠,宛如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郑太高铁珏山线路正是焦洛平高铁的北起点,它向南跨越巍巍太行,接入焦作西站,经博爱县到达沁阳市。“焦作作为豫西北、晋东南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更加凸显。”焦作市政府有关人士充满期待。

济源对高铁的期盼一年比一年热切:“整个河南省就差济源没有高铁了!”

焦洛平高铁从沁阳西站引出后,一路向西南到达济源东侧的王屋山脚下。线路开通后,济源将融入河南“米”字形高铁网,不通高铁的历史将被彻底终结。

向南跨越滔滔黄河,穿过崤山支脉邙山,焦洛平高铁将进入洛阳盆地。在龙门高铁站,它与徐兰高铁形成“十”字构架,一座新的“枢纽新贵”之城即将崛起。设动车所,增始发车,东联西进、南拓北接,洛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从洛阳出境后,焦洛平高铁随地形向东南蜿蜒,接入平顶山西站后,与平漯周高铁贯通,通过联络线引入郑渝高铁衔接南阳方向。平顶山西站将形成“十”字构架,串联起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成为河南东向开放的又一交通主动脉。

“得知这个消息,心里真是乐开了花。”4月26日,正在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欣赏牡丹的太原游客王静兴奋地说。目前,从太原到洛阳的直达普通列车需耗时近12小时,最快的高铁也需4小时且需在郑州中转。焦洛平高铁建成后,太原至洛阳的行程将缩短至2.5小时。

龙门石窟研究院副院长张志民说,这条线路将为沿线游客带来极大便利,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及文创产业持续增长,吸引更多华北地区周末游和短途游游客,推动“快旅慢游”模式普及。

作为洛阳文旅顶流的龙门石窟,也将增加高铁站至景区专线班次,开发夜游和文化体验等新项目,实现从传统观光向深度文化体验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产业链。

一条条铁轨的延伸,带来的不仅是便捷的交通,更承载着未来发展的希望。焦洛平高铁的建设正是如此。

改写区域经济版图

暮春时节,位于孟津区的中储洛阳综合物流产业园内,车流如织,一片繁忙。几乎每隔三分钟,便有一辆物流运输车进出园区。该园区专注于大宗商品物流服务,具备年吞吐量300万吨、流转集装箱6万箱的实力,能充分满足洛阳及周边产业需求。

焦洛平高铁的开建,也会给园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将为南北向的空铁联运提供极大便利,我们的枢纽作用将更加凸显。”园区负责人段森说,未来洛阳周边的冷链物资、鲜切花、水果等农副产品,通过高铁运输到达沿线客户手中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汝阳东站毗邻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地下空间预埋物流管道;孟津北站采用全通透高架设计,无缝对接汽车产业新城……作为国家首个明确预留产业接口的高铁项目,焦洛平高铁创新推出“轨道+产业”模式,通过站点设计与产业集群深度衔接,推动区域经济高效联动。

河南省社科院测算显示,项目建成后可将洛阳先进装备制造、平顶山纳米新材料,以及济源有色金属三大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40%,形成辐射晋陕鄂的“两小时产业协同圈”。

从敕勒川到北部湾,呼南高铁这条钢铁“巨龙”正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杨涛说:“焦洛平高铁位于呼南高铁的居中腰部关键区段,对外将促进中蒙俄国际友好合作和中国—东盟国际开放合作,对内则是继京沪、京福、京广纵向高铁走廊贯通运营后,又一条贯通南北、串联多个城市群的高铁大走廊,将全面带动中西部地区整体协同发展,助推河南省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日前,洛阳市与全省同步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呼南高铁焦洛平高铁建设动员会举行,标志着该项目即将转入全面开工建设新阶段。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严格做好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噪声治理,以及文物保护等工作,采取紧凑布置施工场地、严格控制临时用地范围等措施,确保环保设计工作落到实处。”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沿线各地市已精准制定征迁方案,按照省工作专班安排和项目工作计划,依法依规推进土地组卷报批、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三电”迁改、群众安置等工作。

2010年2月,郑西客运专线通车,标志着洛阳“十”字形高铁网络完成了重要一“横”。如今,一条纵贯黄河长江的高铁大动脉,终将在规划蓝图上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竖”。

当高铁疾驰而过,穿越焦作的壮丽山川,掠过洛阳的古都底蕴,经过平顶山的城市繁华,河南这片热土,必将因呼南高铁的加持而愈发光彩夺目。

专家点评

重塑豫西交通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 龙志刚

焦洛平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呼南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重塑豫西交通格局、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工程。

从交通网络建设角度看,焦洛平高铁连接郑太高铁与郑渝高铁,填补了豫西地区纵向高铁通道的空白,同时与既有徐兰高铁在洛阳形成“十”字交叉,推动了河南高铁网由“单中心放射状”向“多枢纽网络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河南高铁网的辐射能力,有力促进河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从交通枢纽建设角度看,焦洛平高铁新建沁阳西、济源东等5座车站,改建洛阳龙门站等枢纽,并预留伊川西站。项目将济源纳入高铁网络,实现河南地级市高铁全覆盖。洛阳龙门站规模将达到6台15线,枢纽辐射能力显著提升。项目还预留了伊川西站和未来洛十铁路的接轨条件,为后续高铁网扩展预留了充足空间。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焦洛平高铁串联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四市,覆盖总人口超过2000万。汝阳东站毗邻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孟津北站与汽车产业新城无缝衔接。据河南省社科院测算,项目建成后可将洛阳先进装备制造、平顶山纳米新材料、济源有色金属三大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40%,形成辐射晋陕鄂的“两小时产业协同圈”。

焦洛平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建成后从焦作到平顶山只需1小时左右,洛阳到上海将实现5小时跨区域联通。时空压缩效应必将触发要素流动的乘数效应,建议沿线城市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站点周边TOD综合开发,放大高铁经济外溢效应;二是推动产业政策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优化高铁与城市交通的接驳体系,提升整体运输效率。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