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当日股价高开高走,市值一举突破千亿港元。截至2024年底,蜜雪冰城在全球拥有46479家门店,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到如今的茶饮巨头,蜜雪冰城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机遇下,我市民营企业借势腾飞、加速壮大的精彩蝶变。

近几年,郑州民营企业队伍快速长大变强。民营经济成为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5%;民营经济吸纳就业占比93%;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总值占比65.4%;民营经济完成税收占比77.6%。

民企队伍快速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脚步,与城市实力跃升的节奏同频共振。

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尚不足千亿;2018年,郑州跻身万亿俱乐部;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超1.4万亿元。

伴随铿锵激昂的城市发展之路,一批叫响全国的民营企业在郑涌现——宇通客车、汉威科技、三全、蜜雪冰城、UU跑腿……

他们靠创新突破,独辟发展蹊径,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商业传奇。

三全以小汤圆滚出大市场的成长之路,至今被业界津津乐道。

以传感器起家的汉威科技,产品目前占据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场超七成。

土生土长的宇通,凭借持续创新,雄踞客车行业龙头,产品销售至全球超60个国家和地区。

蜜雪冰城后来者居上,已经成为茶饮市场的“巨无霸”。

诞生于“帮人跑腿”的朴素念头,UU跑腿的业务已经覆盖230余座城市。

不断壮大的民营经济,正成为郑州这片热土高质量发展的实力担当。

截至2024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达到210万家、占比达97.3%,在全国城市排名第十一位,其中民营企业达88.4万户、占比达94%。

民间投资的活力还在持续释放。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3%,比上年同期提高25.9个百分点。

培育扶持助力做大做强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市民营企业一路发展壮大,离不开自身独到的市场眼光、精准的市场定位、努力打拼不服输的精神,也离不开全市一系列利企惠企政策的培育帮扶。

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阻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莫过于融资难。

我市探索推出差异化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的路径。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让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显著降低;针对科创企业融资需求,打造线上“郑好融”普惠科创金融服务平台、线下金融服务港湾网点,带动金融机构累计支持企业创新资金超千亿元;针对企业上市融资需求,制定实施“千企展翼”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61家。

一方面,千方百计为企业引来金融活水;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2024年,我市通过争取外来低价电量,实施分时电价,开展绿电提速行动等,全市平均电价同比下降3%,比全省每度低4.9分钱;通过多渠道引进优质廉价气源,非采暖季工商业气价同比下降5.5%,每立方米下降0.26元。

正在推广实施的差异化、梯度化市场主体培育体系,则成为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底气所在、动力源头。

——针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实施税收、行政收费、房租等费用减免,以及创业补贴、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截至2024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116万户。

——针对中小企业,建立创新型、省级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三级后备企业培育库。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4862家、占全省的23.8%,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39家、占全省的27.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占全省的28.3%。

——针对大型企业,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以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为引领,“一链一专班”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良好环境筑起发展热土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是要为民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我市持续加强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改革,营造了市场主体自由流动的环境,市场准入和退出登记0.5个工作日办结,已经达到全国一流城市水准。

确保民营企业“非禁即入”。持续排查、清理、整治各类限制民营市场主体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保障民营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确保民营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招投标活动,促进招投标流程更加公平、透明;政府采购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采购份额比例由30%提高到50%以上。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审批服务流程围绕企业经营链条运转,2024年新增“高效办成一件事”30项,超额完成国务院既定任务的2.3倍,新增“免证可办”事项111个,“跨省通办”事项已达609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100天压缩至最长不超过41天,“打造高效智能办税链”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多项举措叠加发力,营造出浓厚的民企发展氛围,坚定了民企发展的信心、决心。全市民企正爆发出空前的蓬勃活力,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在比亚迪、宇通带动下,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10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超聚变、汉威科技带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以华晶金刚石、四方达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安图生物新晋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全市共有23家企业入围2024河南民营企业1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