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是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昨日举行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印发《郑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民营经济主体数量持续增长
《方案》明确提出:经过3年左右努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贡献度显著提高。民营经济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增速保持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在全市技术创新成果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权益保护、金融支持等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民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
该《方案》围绕高质量培育民营经济主体、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深入推进科技赋能民营企业、持续强化民营经济要素保障、切实保障民营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明确了相关举措。
高质量培育民营经济主体
《方案》提出,要提升涉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民营经济主体发展质量。积极推动涉企经营“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落地实施。持续推进经营主体准入退出便利化。推动涉企服务管理事项“一网通办”。深化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着力培育一批民营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主”企业。深入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
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导民营企业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开拓市场。
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
按照《方案》,郑州市将聚焦重点领域,排查、清理、整治各类市场限制民营经营主体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进一步落实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切实清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壁垒,加快推进招标投标领域移动数字证书(CA)全国互认,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
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持续推进民营经济降本减负,开展企业负担动态监测。完善涉企收费目录,开展涉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收费专项治理,对涉企乱收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推进科技赋能民营企业
《方案》鼓励民营企业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民营企业开放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参与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和应用场景开发。
在民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方面,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探索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发展模式。持续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推进节能、节水、降碳、减排等绿色化改造。
同时,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构建“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全链条服务体系。
持续强化民营经济要素保障
在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方面,郑州将加强项目融资需求数据共享。持续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郑好融”平台融资作用,落实延长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政策和无还本续贷扩围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首发、再融资等方式实施股权融资。
在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方面,优化土地出让模式,分类工业项目实施分级地价政策。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鼓励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在强化人才要素保障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深入实施“郑聚英才计划”,推动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赋能民营企业发展。逐步放开配电领域投资和市场准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中小民营企业“绿岛”项目。
在强化数据要素保障方面,探索企业数据授权使用新模式,支持民营企业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合作生态。加力孵化数据领域独角兽、瞪羚等民营企业。持续强化民营企业算力供应和算力赋能。
保障民营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方案》要求,郑州将开展涉企乱检查、乱查封集中整治,全面实施“扫码入企”和“综合查一次”,坚持“最少必要”原则,依法慎重实施查封。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体系,探索开展非现场无感式监管。
同时,建立民营企业司法平等保护机制,加大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畅通涉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案件申诉渠道,常态化开展“挂案”清理。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快速响应,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快调快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对接,重点围绕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通用性高、复用性强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供给。
此外,《方案》还明确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强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建设和梯次培养。同时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做好“郑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家智库,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
记者 成燕 孙婷婷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