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尴尬”“亵渎”“喷嚏”“邋遢”……这些常见字,不少中小学生看了都认识,提笔时却写不出来。

常写错字、好字难寻,当前,一些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不强,不少人都面临提笔忘字的情况。如何让孩子们认识汉字之美,爱写字、写好字?

部分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不强

如今,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不少人在生活中都存在“汉字失写症”。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生只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动笔写字,大多数时候靠拼音输入法打字,有时使用拍照、语音转文字等技术手段代替笔记。

天津一名小学生家长周先生说,孩子有时提笔忘字,对一些汉字的笔画结构、偏旁部首记忆模糊,经常需要上网查某个字怎么写。

长期在文具行业工作的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强介绍,中小学生曾是墨水行业的重要用户群体,但目前其书写频率降低,使用钢笔进行书写训练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传统墨水的销量明显下降。

学生书写不佳的情况也日益普遍。在广东惠州一所小学任教的王女士说,班上不少学生写字较差,有的下笔浅、写字小,有的歪七扭八、超格出线,还有的丢笔画、多笔画、乱连笔,字迹很难认清。

湖北省一位中学教师饶舜也表示,从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目前学生的书写水平大不如前,写字较好的学生仅占三成左右,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花时间练字。

与此同时,受网络流行语影响,“造词”、错字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未成年人喜欢使用“稀饭”“集美”“针不戳”等谐音梗,还有些习惯用“XSWL”“U1S1”等字母、数字、符号组合代替文字表达。“不少网络词汇不仅成了中小学生的口头禅,还出现在孩子们的考卷上、作文中。”饶舜说。

​“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仍需提升青少年汉字书写能力。”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丽红说,汉字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青少年书写能力下滑、汉字功能弱化,会影响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 

“失写症”的背后

导致青少年书写能力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子产品使用率上升、写字频率下降。除此之外,纸质阅读时间有限、对汉字的文化艺术底蕴科普不足、书法师资力量欠缺等也是重要原因。

——网络别字多,文字使用不规范。多位受访者指出,部分短视频、自媒体上经常出现乱用汉字、编造词句、用语不规范等现象,一些从业者追求流量至上,对语言表述漫不经心。

“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期,容易模仿流行用语。网络平台上语言文字的滥用错用,会弱化青少年使用规范文字的意识。”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陈旭辉说。

——静心阅读少,对经典文本不够亲近。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和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去年5月发布的《湖南省中小学校园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显示,中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均明显下降,家庭图书拥有量偏低,图书拥有量不足30本的家庭占比超过一半。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青少年倾向于阅读简短的电子信息,对经典文学作品、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不够高。汉字丰富的内涵、文化大多蕴含在经典文本中,阅读量的减少容易使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和感悟不够深入。”张丽红说。

——板书遭弱化,专业书法师资不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青年宫教师彭瑶等专家介绍,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一些学校的书法课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难以为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汉字书写指导。有些校外培训班的书法教师没有系统学过书法就匆匆上岗。

此外,中小学生非常容易模仿老师的字体和写字方式。天津市西青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祖华等表示,目前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书写基本功不够扎实。一些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对手写板书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更多是通过筛查学历等方式进行选拔考核。

——日常字体单一,难以感悟汉字之美。多位专家认为,学生日常使用的教科书等字体比较单一,审美层面上的汉字、书法教育不足。

“当前有的‘江湖书法’走红网络,容易侵蚀青少年对汉字的审美意识。”彭瑶说,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掌握书写姿势、笔顺规则、书写规范的同时,也要注重向孩子介绍汉字的文化渊源与演变过程,多带领学生欣赏历史上书法名家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感受汉字之美。

 让孩子们能写字、爱写字、写好字

中小学生书写水平下滑的现象已开始受到各方关注。去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提出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承优秀汉字文化、规范校园用字等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学校、家庭、社会要进一步形成合力,让青少年重视规范汉字书写,能写字、爱写字、写好字。

从学校教育来讲,要充实书法教师队伍,完善书法课程体系。彭瑶建议,可将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艺术等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学系统,完善对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的考评体系,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同感;同时补充书法教师,邀请校外专家对现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李祖华认为,中小学校应加大对教师汉字书写与板书规范性的考察力度,推动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书写训练。

“学校和相关社会组织可以举办‘书法文化进校园’、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在博物馆、图书馆举办优秀书法展览,通过更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以及书法文化的学习热情。”黄强说。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张丽红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书写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临摹字帖、认真书写,帮助其挑选质量好、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写和指导工具。

此外,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要守好网络文字规范性的底线。陈旭辉建议,内容平台有必要通过AI工具进一步完善对创作者的文字规范提示;发挥媒体、研究机构、语言文字行业专业协会等机构的合力,形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风气。

​实际上,提笔忘字、别字高发等汉字书写能力弱化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张丽红建议,未来可在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汉字书写和汉字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制作相关教育节目、纪录片,营造良好的汉字书写环境,让人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更好感受汉字书写的魅力。

(来源:新华社)


统筹:王长善
编辑:孙露青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