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在郑州,这座铭刻着华夏文明基因的城市,阅读从来不止于个人志趣,更是一场跨越历史的集体记忆。让我们翻开档案,共同寻找中原大地上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阅读基因。

毛主席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做的关于读书的建议

1958年11月2日至10日,中共中央在郑州召开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领读了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并作了多次讲话。在听取各地汇报时,毛泽东深刻意识到理论学习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遂于11月9日,亲自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了《关于读书的建议》的信。

信中建议大家读两本书,一本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他在信中强调“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并指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从而获得清醒的头脑,以指导伟大的经济工作。这份现存中央档案馆的手稿原件,字里行间凝结着“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的治学态度,更蕴含着“联系中国实际”的方法论精髓。

1958年11月9日 毛泽东《关于读书的建议》 手稿 中央档案馆藏

看看当年的小朋友都读什么书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中有上世纪60年代开展少年儿童读书活动的通知,看看当年的小朋友都读什么书吧。

1960年,全市开展少年儿童读书活动,文件中为低中高年级分别罗列了不同的推荐书目,主要以弘扬革命精神的红色书籍为主,如《少年铁血队》《鸡毛信》《红军飞渡大渡河》等。

《关于“六一”儿童节开展读书活动的联合通知》 郑州市档案馆 藏

1984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书目更显时代新意,除了红色书籍,还有《作文通讯》《有趣的地理游戏》《生活中的化学》《数学传奇》《足球万花筒》等科普图书,这种“红色经典+科学启蒙”的阅读结构,恰是改革开放初期教育转型的生动缩影。

《关于开展“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的通知》中的推荐书目(部分) 郑州档案馆 藏

在职工群体中掀起读书浪潮

20世纪80年代,全国掀起了一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形势下,广大职工群众和青年渴望国家振兴富强、渴望读书学习。各地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读书活动,比如建立读书小组、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心得交流、书评、故事会、征文、讲座等。郑州市油脂化学厂1983年6月发布的读书活动意见颇具代表性,推荐书目既包括斩获茅盾文学奖的《冬天里的春天》,也有励志读物《张海迪书信、日记选》,丰富多元的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亿万劳动者精神觉醒的真实写照。

《关于在职工中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意见》 郑州市档案馆 藏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更需要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让全民阅读成为文化传承的基因工程、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郑州市档案馆始终坚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考察和把握档案文化建设方向,紧紧围绕市中心工作,深入挖掘档案馆藏,积极创新工作方式,跨馆际、跨专业开发馆藏资源。近年来,编纂了《变迁——郑州城市影像纪实》《嵩山本草档案》《毛泽东与郑州》《蝶变——贾鲁河史话》《少林寺碑碣选释》等多部档案文化作品。

郑州市档案馆部分编研作品展示

(作者 石华 来源 郑州市档案馆)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