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买买买”成为城市活力的晴雨表,郑州正在向消费高地发起冲刺。

近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郑州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简称《计划》)。其中提到,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00亿元。

在中部竞速中,前有领跑者、后有追赶者,郑州如何突围?

2025年郑州“小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破6000亿元

生活中,大家离不开“买买买”,而观察城市消费活力一个最常用的指标,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

《计划》提出,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引,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力争社零总额达到6200亿元。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20年~2024年间,郑州社零总额分别为5076.3亿元、5389.2亿元、5223.1亿元、5623.1亿元、5884.6亿元,整体稳中有进。

可见,2025年定下的社零总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率定在了5%左右。

如何实现“小目标”?《计划》提出——

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山姆会员店、麦德龙新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

推动德化街、阜民里、油化厂等21条特色街区提质更新;

接待国内游客1.8亿人次以上、入境过夜游客突破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00亿元以上;

力争举办展会活动500场、展览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以上,带动消费280亿元,演出门票收入超10亿元、综合收入超100亿元;

开展郑州直播电商扩容提质专项行动,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规模达550亿元;

体育产业规模超500亿元,人均服务性体育消费达到2000元。

中部对比:武汉领跑,郑州被长沙“紧咬”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社零总额超48万亿元,而前20大城市的总额达到17万亿元,占全国的35%。

其中,上海连续多年稳居第一,重庆、北京紧随其后,广州位列第四。

具体到中部城市,武汉(7931.87亿元)排在第9位,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社零总额进入全国前10的城市。郑州(5884.6亿元)、长沙(5797.71亿元),分别位于第13名、14名。值得一提的是,郑州、长沙多年来“你追我赶”,差距较小。

从数据来看,武汉处于领跑位置。早在2015年,武汉社零总额就达到5102.24亿元。至2019年,这一数字攀升至7449.64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这是人口红利、政策支持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光电子、汽车等消费增长快速。

长沙同样亮点频出。喝一杯茶颜悦色,吃一顿文和友小龙虾……作为“新消费之都”,长沙多个品牌持续出圈。“首店经济”也表现亮眼,年均入驻超三位数,以五一商圈为代表的夜间消费集聚区活力满满。

郑州则拥有超1300万的人口,消费需求旺盛,交通区位优势显著,两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的生活和消费。近些年,凭借丰富旅游资源,全年接待游客量不断增长,文旅消费热度高涨。

而在新一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角逐中,3个城市也很“拼”。

2021年,武汉出台《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社零总额突破1万亿元,培育形成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

2022年,长沙发布《关于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6年力争社零总额突破8000亿元。同年,《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出台,提到打造独具郑州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连续4年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写入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提振消费,郑州还需“加把劲儿”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32次提到“消费”,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十大任务的第一位。

各地也密集出台促消费“硬核”举措。以消费大市为例,杭州将挖潜直播消费,扩大本土品牌消费;南京发布了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成都探索首发、冰雪、夜间、宠物等新兴消费。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张富禄指出,近两年,郑州商业IP不断出圈,胖东来进军郑州、山姆会员店河南首店落户东区等引发关注,但与“优等生”相比,还需“加把劲儿”。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优化政策设计,从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汽车、家电产品等以旧换新是城市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要在补贴流程、兑换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举措。

二是注重产品升级,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制定目标,突出品质化、个性化。例如,郑州以银发经济、赛事活动等极具特色的城市消费为切口,提供多元体验。

三是坚持长期主义,消费的背后是收入的支撑,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医疗等体系,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消费潜力才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来源:河南商报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