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进特殊群体社会融入工作,深化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以来,二七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播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为期一年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项目”。该项目以“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模式为核心,面向辖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全周期康复服务,着力打造“有尊严、有温度、有希望”的社区康复生态。

夯实服务阵地,筑牢康复根基。项目依托嵩山路社区锦和医疗延伸点,建成一站式精神健康服务中心,涵盖六大功能模块:工娱康复区通过趣味活动促进患者技能重建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心理语言康复区采用沙盘治疗、语音语调及微表情分析系统,结合非语言疗愈技术,精准评估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训练区设置固定器械(跑步机、功率自行车等)及协作瑜伽、鼓圈疗愈等团体课程,强化肢体协调性与社交信心。物理治疗区引入经颅磁刺激仪、自主神经训练设备,通过生理干预缓解症状。赋能培训区定期为患者家属开设“照护者必修课”,并组织社工及志愿者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线下线上培训12场,覆盖200余人次。家庭式接待区提供需求评估、资源导航及情感支持服务,整合个体支持、危机干预、社区融合等六大服务板块。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效能。项目构建三大支撑体系,推动服务专业化、精准化。“专业团队+志愿者”协同网络,组建精神科医师、康复师、社工及社区志愿者联动的服务团队,建立“1名患者+1个服务小组”的长期陪伴机制;三色分级动态管理,依据风险评估将患者分为红、黄、绿三级,差异化实施高危人群定期随访与稳定人群社会融入计划;社工能力建设专项计划,联合郑州市八院及行业专家,系统开展社工技能培训,内容涵盖个案管理、危机干预、康复技术等,服务效能提升显著。项目运行至今,已建立规范化服务档案90份,开展社区宣教活动5场,惠及患者及家庭超600人次。

该项目是二七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也是精神障碍群体回归社会的关键桥梁。下一步,二七区民政局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凝聚多方力量,为构建包容、温暖的康复环境不懈努力。

记者 朱翔宇


编辑:王洋
统筹:张改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