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医疗数据的高效共享与互联互通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的关键环节。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通过“城市大脑”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已初步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电子病历互通等目标。然而,当前仍存在两大核心问题:影像数据共享滞后、数据标准与系统兼容性不足。

郑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张垒提交了“关于加快郑州市医疗检验检测与影像数据全系统联网共享”的提案。

他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影像数据共享机制缺失:现有平台未整合影像数据,缺乏统一的存储、传输标准,跨院调阅困难,导致重复检查率高达30%。

2、数据标准化水平不足:医疗机构数据格式各异,部分基层医院仍采用传统影像胶片,数字化率不足60%,难以对接市级平台。

3、安全与隐私保护薄弱:数据共享涉及患者隐私,现有平台在数据加密、权限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缺乏系统性保障机制。  

4、协同应用场景有限:数据共享多集中于基础业务,未充分赋能临床决策支持、AI辅助诊断等创新场景。

对此,他建议,构建全域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体系。

1、制定强制性数据规范:由市卫健委牵头,联合大数据局、标准化研究院,发布《郑州市医学影像数据采集与共享技术规范》,明确DICOM(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标准,强制要求医疗机构采用统一接口、存储格式,2025年底前完成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改造。

2、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成立医疗数据标准委员会,定期评估数据质量,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溯源与完整性,实现“一次采集、全域通用”。

升级智慧医疗平台打造市级影像数据中心。

1、扩容数据资源中心:在现有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上,增设医学影像专库,部署高性能存储与云计算资源,支持PB级影像数据实时调阅。优先接入三级医院影像数据,2025年试点覆盖10家机构,2026年推广至全市45家二级以上医院。

2、推动AI辅助诊断应用:联合嵩山实验室、郑州数智集团,开发影像AI分析模型,实现肺结节、肿瘤等疾病的智能筛查,并将结果直接嵌入医生工作站,提升诊断效率30%以上。

完善数据共享与安全保障机制。
1、强化跨部门协同:由市大数据局统筹,打通卫健、医保、财政等多部门数据壁垒,建立“一数一源”共享清单,明确数据使用权限与责任边界。

2、构建安全防护体系:采用“零信任”架构,对敏感数据实施脱敏处理;引入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定期开展攻防演练,确保平台通过等保三级认证。

拓展数据应用场景释放民生价值。
1、赋能分级诊疗:在“三级转诊”试点中,通过共享影像数据,实现基层医院与郑大一附院等三甲医院的实时会诊,减少患者转诊等待时间50%以上。

2、优化医保监管:将影像数据纳入医保智能监控系统,结合AI识别技术,自动核查过度检查、虚假诊断等违规行为,年均节约医保基金超亿元。

3、助力公共卫生防控:整合影像数据与传染病直报网络,建立重大疾病早期预警模型,提升突发公卫事件响应速度。

强化政策与资金保障。
1、设立专项财政资金:2025年市财政划拨2亿元,用于平台升级、设备采购与人才引进,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建设。

2、纳入绩效考核:将数据共享成效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院长年薪考核体系,对未按期完成对接的医院扣减10%财政补助。

该提案已交由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来源:931郑州经济广播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