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建成纪念日。60年渠水奔腾、60年精神传承、60年改革发展,在林州的一次次跨越蝶变中,红旗渠精神始终绽放着耀眼的时代光芒。
2022年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他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六十年一甲子,渠畔干群接续奋斗。4月2日,记者来到林州,聆听红旗渠儿女勇毅前行的动人故事,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永续传承。
奋进——全力践行“四高四争先”
春日的太行山,桃花盛开,梦幻如诗。站在红旗渠畔,抬头千仞悬崖,俯首百米峡谷,蜿蜒流淌的渠水奔腾不息,把人的思绪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安阳林州市)儿女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苦干10个春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在林州60年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全力践行‘四高四争先’已经成为我们的行动和目标。”林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这样说。
2024年,林州人以攻坚之势、关键之为,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这一年,全市GDP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5亿元、同比增长10%,总量居全省第4位,较上年度上升3个位次。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位列“2024中国中部百强县市”第28位。
红旗渠是一条闪耀着奋斗之光的河流,林州是一座充满了奋斗声音的城市。
明亮的车间内,现代化织机高速运转,细若蚕丝的纱线在织机上快速穿梭。这里是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红旗渠畔构建的“微米世界”。
“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光远新材自主研发的5G用低介电玻璃纤维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企业负责人李志伟介绍,今年年初,公司投资68亿元建设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园项目点火投产,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主要包括年产1亿米高性能电子布和5G低介电玻纤两条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亿元。
2024年,林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战新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7.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半壁江山;71个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年度投资的120.4%,特别是以光远5G电子材料产业园一期、重机煤机智能制造一期、嘉隆新材料一期为代表的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竣工投产。
全市建筑企业总数突破2300家,建筑业总产值完成687亿元,进一步擦亮了“中国建筑之乡”品牌;南太行首家大型实景演艺——“太行·红日”顺利试演,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要让红旗渠精神“走”出去!
到红旗渠,汲取震撼人心的力量;去太行大峡谷,清凉一夏,探寻太行文化的密码……近年来,外地人纷至沓来,千人研学团队集中打卡,外籍研学人数持续攀升,到林州实地感受红旗渠精神的游客越来越多。
如何把红旗渠精神传承和发扬好,让往来游客出行顺畅、游玩愉悦?
在交通上下功夫。去年底,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正式通车。作为我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第一批开工项目,这条高速在太行山东麓形成一条快捷通道,大大完善了豫北地区路网结构。
在建设上“快人一步”。沿太行高速建成通车后,林州市境内高速出入口达到9个,成为全省高速出入口最多的县(市)之一,19个镇(街道)进入15分钟高速圈,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林安濮铁路已纳入河南省城际铁路规划近期建设项目,正在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在文旅上做文章。走进石板岩镇,大大小小的民宿数不胜数。林州市精心打造“红旗渠人家”民宿品牌和“中国画谷”写生品牌,培育了民宿、写生、培训、研学等文旅融合新业态。目前,林州民宿总量已增至850余家,红旗渠人家民宿达到65家,已建成止方村、高家台、漏子头等32处民宿集群,形成了大峡谷、红旗渠、万泉湖和西部休闲带4个民宿集聚区,打造形成了“中国画谷”“渠畔风情”“印象淇淅”“遇见红旗渠”和“乡野好时光”五个特色民宿集聚区,全面建设了石板岩、任村、姚村、黄华、合涧、原康、临淇和五龙8个旅游民宿重点镇,持续培育了50个旅游民宿特色村。
据悉,林州市投资12亿元,建成写生基地84个,石板岩镇已成为国内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写生目的地之一。
林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林州将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区多集群、一镇多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发展布局,将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持续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链,真正实现民宿从高体量到高质量的全面跃升。
传承——青春之志永续相传
岁月轮转,精神长存。
曾经,修渠人把生命与水渠融为一体;如今,后继者将青春热血挥洒太行山巅。
红旗渠干部学院青年教师李媛是名副其实的“渠四代”。她的太爷爷李贵时任林县县长,并担任红旗渠建设的后勤总指挥长,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想方设法保证了一线修渠人的物资供应。
“为了讲好红旗渠故事,宣讲红旗渠精神,我翻阅大量书籍资料,多次拜访修渠劳模,了解奋斗故事,再结合学员实际,反复琢磨修改教案。”李媛说,作为青年一代,要当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宣讲者。
近年来,林州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红色课程铸魂,以红色文化润心,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成为常态,传承红旗渠精神成为林州校园文化的共同底色。
每逢节假日,林州市“红旗渠少年讲解团”的小导游们都会来到红旗渠纪念馆,以讲、演、唱等形式,为游客讲述红旗渠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宣传红旗渠精神,受到群众普遍赞誉。10年来,讲解团共接待国内外旅游团体5000多个,听众50余万人次。
林州市还以河南省中小学综合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红旗渠精神营地为依托,以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等教育基地为重点,构建“1营地+N基地”实践育人体系,大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接待来研学的全国各地中小学生70万人次,累计接待研学团队1000余个。
红旗渠精神营地正在积极探索红色精神研学的新路径,面向青少年,以红旗渠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等地为资源,开发精品线路,丰富课程内涵,致力于打造传统文化“大本营”、实践教育“主阵地”、少年游学“目的地”。
大渠长歌,追梦不息。被红旗渠精神浸染的林州儿女们,继承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必将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奇迹。
文旅看点
“太行·红日”大型实景演出项目
位于林州市全域旅游游客服务中心,总投资5亿元。项目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担任总导演,陈磊担任导演,演出时长70分钟。演出以“序幕”“雷和雨”“填平那海,找到那水”“山谷回声”“渠成水到”“尾声”六幕叙事,用平行空间手法,将不同时空的人物集合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以一个现代年轻人的视角将所有人带入超时空环境,将红旗渠建设与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进行充分解构。精卫化身不屈不挠中国传统精神的代表与象征,以大写意手法,展现红旗渠建设的万众一心。这是南太行首家大型实景演艺,填补了太行山主题大型实景演出的空白。4月5日进行公演。
红旗渠精神营地
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有“五馆四营十二场”等实践教育场所,可同时接待50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营地以“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为根本宗旨,围绕红旗渠精神及周边研学资源,结合中小学生研学和劳动实践教育,创新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形式,打造了“问、越、造、生、望”五大系列200余门课程和20余条精品研学线路,先后获评河南省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河南省终身教育游研学实践机构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成为“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唯一“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数据来源/林州市委宣传部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