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随着郑州市2024—2025年度供暖期结束,红河瀛园小区十多位业主代表把一面书写着“供暖项目暖人心,排忧解难为人民”的锦旗送到了郑州高新区石佛办事处红河瀛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10多年了,我一直盼着家里能用上暖气,过一个热热乎乎的冬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说到去年冬季集中供暖一事,群众们脸上挂满喜悦。

2024—2025年度供暖季,是红河瀛园小区首个完整的供暖季,小区居民如愿过上了“暖冬”。

【十五载寒夜守候 暖居梦照进现实】

“搬进红河瀛园那年,孩子还在上小学,如今孙子都上幼儿园了,家里终于通了暖气!”摸着温热的暖气片,居民杨女士眼眶微红。作为2009年首批入住的“拓荒者”,她和1487户邻居在冬夜里守了整整15年——空调轰鸣的干燥、电费单上的数字、老人裹紧的棉被,都在去年冬天化作汩汩暖流。

红河瀛园这个郑州西郊的经适房小区,像片倔强的秋叶,在城市化浪潮中坚守着。发黄的楼体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但居民对温暖的渴望从未褪色。当热力交换站拔地而起时,居民张先生特意从福建旅游带回了山茶花,“原本在南方存活的植物,在咱家不仅活了下来,还开了几朵小红花。”张先生说,山茶花在室中绽放,仿佛为这场15年的等待献上礼赞。

【党群共筑暖心路 老旧小区破冰行】

据红河瀛园小区居民杨女士介绍,她是2009年搬来的,一晃15年过去了,因为是老小区,建设时没有配建供暖管道,冬天家里一直是开空调,屋里比较干燥,电费也花了不少,尤其是近些年,老伴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怕冷,如果能用上舒服的暖气就好了。

红河瀛园小区主要指红河一期东西院,2009年建成,总户数1487户,和杨女士一样希望用上暖气的居民很多,什么时候老小区也能用上暖气,成为红河瀛园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暖气不能等,民心不能凉!”红河瀛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美丽的话语掷地有声。面对无热力热源图、无供暖管道的“双无”困境,社区党委把红河瀛园小区暖气安装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推进,由社区牵头组建供暖筹备组,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与热力施工公司展开20余轮谈判。为遴选施工方,25家企业过堂竞标,同时,社区还制订了一个极为苛刻的条件,就是要求中标施工单位,必须先行垫资建设热力交换站,因为前期虽然居民筹资安装暖气账户资金已经有近千万元,但还没有达到总户数的一半,先行垫资建设热力交换站,是让观望的居民看到社区集中供热的行动,也让居民了解社区为民办实事的决心。

“2023年3月开始,社区就动员业主安装暖气,前期一部分居民还在观望,直到施工方先期把热力交换站建好,居民看到实实在在供热交换站就在眼前了,大家才吃了‘定心丸’陆续来报装了……”负责暖气安装的天然建工负责人陈晓告诉记者。

最动人的破冰力量来自居民。李美丽当时怀孕3个多月,她多次召集党员、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等小区热心居民进一步讨论商讨暖气加装项目,动员居民不做旁观者,主动参与小区供暖的事宜。20多场居民议事会伴随了她整个孕期。

在工程监理方面,有的居民说,让退休党员监督,有说让社区人员监督,有说找监理公司,最终大家集思广益找专业监理公司进行监理。

社区居民郭老师是做工程专业的,他主动提出自己担任面试主考官,社区组织一场面试监理公司的现场会,通过提问题,做答疑,询监理费用,安全处理等相关内容,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河南海华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脱颖而出,被选为监理单位。

60多岁的王大爷挨家挨户动员:“咱不为自己,也为孩子回家有个热乎地儿!”当施工队8月进驻时,居民们自发腾挪车位、递上凉茶,热浪与温情在楼间交织。

【民生工程双答卷 暖身更暖百姓心】

初装费收齐后,在高新区石佛办事处的指导和帮助下,社区通过一系列正规流程,最终天然建工以“质量、进度双优”胜出。红河社区丰益物业在2023年7月15日与施工方签订合同,施工队终于进驻小区,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供暖管网终于赶在2023年供暖季结束之前铺设好了,并且经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2024年3月5日,红河瀛园小区供暖试运行了,居民的心暖了,居民微信群里也沸腾了,略有遗憾的是,此时李美丽在休产假,没能与居民一起庆祝暖气通暖。

“账本要算细,民心要算大。”社区算清两笔账:初装费统一按市场价的标准定为每平方米275元。更暖心的是“温度账单”——为打消居民顾虑,账户设“三方共管锁”,费用公示透明到分毫,为了能一次性促进小区安装暖气成功,暖气安装筹备组决定一次性收取居民费用,按照多退少补方式,费用交到三方共管账户内。

2023—2024年度供暖期结束后,休假仅3个月的李美丽重返工作岗位。据调查,首年供暖满意率超95%。居民满意的背后,是社区工作者的辛苦付出。经核算,工程节余资金66万元,由楼栋长负责挨家挨户通知业主,将结余费用退还居民。

【暖流涌动处 共建共治情正浓】

当暖意顺着斑驳的墙体外立管流淌,红河瀛园的故事已然超越供暖本身。

曾记的,供暖首日,杨女士的老伴披着薄毯在阳台晒太阳,脸上泛着红润:“这暖气管子,通的是党心民心啊!”数据显示,该工程惠及4000多居民,成为了郑州老旧小区自主供暖样板。当天,小区广场晒阳的老人少了,但一张张笑脸却在暖气氤氲中愈发鲜活。

它见证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专业护航的“三方联动”;它诠释着城市更新的温度——不让一个老旧小区掉队,不让一位居民受冻;它书写着人民至上的终极答卷:屋暖心暖,是百姓最朴实的幸福,亦是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岭 文/图


编辑:王洋
统筹:张改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