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媚的春光里,暖阳洒在中牟新区(中牟县)刁家乡小王庄村,草莓交易市场内,人头攒动,喧嚣声此起彼伏。种植户们带着自家新鲜采摘的草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货商穿梭其中,仔细挑选着心仪的货品,手中的订单不断增加;郑州市的一些水果批发商也早早赶来,为自家店铺采购优质的草莓货源。尽管已至下午时分,但交易市场的热度丝毫不减,这样热闹的场景,从每年的11月份开始,一直会持续到来年的五一左右。

如今,小王庄村草莓种植面积已超过700亩,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草莓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像刁家乡小王庄村的村在中牟新区(中牟县)还有很多。近年来,当地立足草莓特色产业优势,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支撑、链条延伸,推动草莓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6万吨,带动10万农户增收致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全国十大草莓生产基地之一,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新路径。如今的中牟草莓产业,已从单一农产品种植蝶变为融合科技、生态、文化元素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这颗“中原红宝石”正以全产业链发展的澎湃动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破解种苗难题,夯实产业基础。针对群众反映的“买苗难、买苗贵”问题,中牟县政府精准施策,投入800万元专项资金在姚家镇闫家村建设专业化、高标准化的草莓育苗基地,有效保障优质种苗供应,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厚成教授团队成立草莓专家工作站,重点攻关草莓新品种选育、脱毒苗繁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显著提升草莓品质与产量,为种植户吃下技术“定心丸”。

荣誉加持彰显产业实力。2024年以来,中牟草莓产业捷报频传:获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授予“中国草莓之乡”称号,被河南省草莓协会评为“河南省百县草莓标准示范园”;在中国廊坊草莓创新发展大会斩获一金两银,在第21届中国丹东东港草莓文化旅游节摘得两项金奖,在第二届中国长丰草莓产业展览会再获一金一银,在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作为精品草莓进行展示。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的取得,标志着中牟草莓的品质与技术实力获得行业高度认可。

多元销售拓宽致富渠道。全县形成“订单收购+市场交易+采摘体验+电商直销”的多元销售网络。种植户通过与收购商签订采购协议、参与村口交易市场、开设草莓采摘园、发展电商订单等模式,实现产销高效对接,特别是在电商赋能下,中牟草莓实现48小时直达全国消费者,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延伸链条提升抗风险能力。针对草莓鲜果不易储存的难题,中牟县投入200余万元实施草莓冻干项目,开发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链向二产延伸,有效缓解集中上市压力。目前,全县草莓加工业稳步发展,为产业抗风险能力和附加值提升注入新动能。

政企协同擘画发展蓝图。中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提品质、强品牌、延链条、促融合”持续发力: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强化技术支撑;推动草莓种植户与加工企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延长产业链条;加强“中牟草莓”品牌建设,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进草莓产业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联合县域内主题公园开展“草莓进景区”推介活动,打造集采摘体验、农事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旅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依托全产业链的精心布局和政府部门的精准施策,中牟草莓正朝着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方向阔步前行,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强劲动力。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郑烨 马杰 徐少杰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李佳露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