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贵州朋友家,她妈非要带我去殡仪馆吃酸汤粉。”近日,有网友发文推荐凯里市二龙殡仪馆售卖的米粉,引其火爆出圈。该网友写道,朋友说本来是参加完追悼会随便吃吃,但因为太好吃了,很多人冒充逝者亲朋好友跑来,“根本不够吃,排的队比给逝者献花的队还长”。

网友的“带货”似乎很成功。二龙殡仪馆办公室一名负责人表示,殡仪馆已售卖米粉20多年,之前在当地就很火爆,最近又被网络带火。这段时间确实来了很多顾客,以前有人办事可能就送个礼,现在会专门来殡仪馆一趟。为了感谢认可,该馆也紧急出台了方案,今后每日将向公众免费供应50碗米粉,给没吃过的群众免费体验一下。

殡仪馆和酸汤粉,似乎绝难产生关联的事物,就这样奇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尤其是殡仪馆,这里肃穆、令人神伤,但是陡然间,一缕飘然而来的米粉香,让这里也升腾起了烟火气。

追溯这个酸汤粉,或许是一个无心插柳的结果。据报道,起初是治丧的逝者家属自行采买食材,殡仪馆加工后供应给丧属的客人。但没想到后来收到了意外的好评,来这里“蹭吃”的人越来越多,20年来“餐厅师傅一直保持这个手艺、传统”。似乎并没有特意的营销,而是美食自发地穿越了心灵的垣墙,打破了某些世俗的禁忌。

不过仔细想想,这背后有难以察觉却又合情合理的解释,即美食最有抚慰人心的功用。正如一句常被引用的谚语“生命无常,先吃甜品”,在魂销肠断时,美食多少能给人一种熨平伤痛的力量。也许这就是不经意之中,殡仪馆酸汤粉出圈的原因所在。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看,美食也有助于打破人们的某些偏见与印象。就像殡仪馆,多少带点忌讳,很多人恐怕都不会认真地直视这里,但这里其实又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绝佳场所。近些年也有好几部影视剧聚焦这一主题,去探讨深邃却也总是被人有意回避的生命议题。意外走红的美食,或许有助于人们更自然地去看待这些“禁忌之地”。这些地方看上去令人恐惧,但也终究是社会空间不可忽视的单元:这里也有美食,也有千千万万动人的故事,人们不需要总是侧目而视

其实,近些年混搭的出圈美食不只这一例。前两年“精神饼”也曾火出圈——这是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设计的一套月饼,没想到在网络上引发了围观,网友争相“求购”,由于并不对外发售,几十元一盒的月饼被炒到了数百元。

殡仪馆的酸汤粉、精神病院的月饼,这些“非主流美食”走红的背后,也说明它们取得了另一个层面的成功——很多人渐渐不再谈虎色变地面对生死病痛,而是更加坦然放松地去看待这些生命无可避免的章节,也愿意用一种云淡风轻的人生哲学去消解背后的沉重与恐惧。这或许也是走红背后的某种心理因素,人们并不完全为了味道而去,也为了一种别有寄托的自我开解。

这就是美食的力量。在万千的心灵缝隙中,美食总是可以弥缝其间,构筑起彼此理解、共情的桥梁,把不同语境里的人生,拉回到一个温暖、喷香的场景之中。这也是一碗酸汤粉的额外价值——美食流进了胃里,安慰流入了人心。

(原题为《殡仪馆酸汤粉火出圈,美食何以消解了对禁忌的恐惧》 作者 清波 来源 红星新闻)


统筹:陈若松
编辑:左海涛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