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红烧肉、顿顿女儿红”是不少人春节期间过的日子。如今,当返程的行李箱逐渐装满乡愁,高铁站台的广播声似乎在提醒人们团聚进入倒计时,一种名为“节后综合征”的身心问题正在悄然蔓延。
“节后综合征”,不仅浑身不舒服、吃啥啥不香,还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搜索引擎上,相关词条的搜索指数也持续升高。
那么,大家口中的“节后综合征”是否真的是一种疾病?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缓解这种惹人心烦的“综合征”?记者就此咨询了中医、心理学、临床营养科的医生,深入了解该现象的产生因素以及患此症后调整身心的方法。
症状
节后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焦虑
所谓“节后综合征”,一般是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假期(5至7天)后一周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另外还可能有失落、焦虑、忧郁、暴躁的情绪,易感疲乏,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下等表现。有专家把这些现象称之为“节后综合征”。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尽情享受阖家团圆的欢乐,餐桌上琳琅满目的美食让遍尝佳肴、大快朵颐成为许多人的假期日常。然而,假期结束后,不少人发现自己的肠胃开始“抗议”了。
35岁的王先生每次春节都会走亲访友,每餐都吃得十分尽兴,还常常搭配美酒。初四这天,假期还没结束,他就开始感觉肠胃不适,频繁出现反胃、烧心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他尽快为肠胃“减负”。
假期中,人们的生活作息往往变得不规律。熬夜追剧、打牌、玩游戏,早晨又睡懒觉,打破了平日里的生物钟。这种作息紊乱会导致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能量消耗过度却无法及时恢复。00后的小张就是其中一员,春节期间,他每天都沉浸在刷短视频和玩游戏中,常常凌晨四五点才睡,中午才起。假期结束上班第一天,他在工位上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晚上躺在床上却又精神抖擞,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和小张一个办公室的小李今年春节期间选择自驾去广州,一路辗转多地,每天行程满满。旅途结束回到家后,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开始上班了,这几天不仅频繁打喷嚏、流鼻涕,还浑身酸疼,去医院一检查是流感。医生告诉他,假期过于劳累,加上没有及时调整作息和增强抵抗力,身体就容易被病菌“盯上”。
除了生理上的不适,长假结束前两天或是结束后一周,一些人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假期结束意味着要告别轻松的生活,重新回到竞争激烈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有人会因此产生焦虑情绪,担心工作上无法胜任,害怕学习成绩下滑。
“总感觉不开心,精神状态并不饱满,心理还感觉有点惆怅和郁闷。”29岁的周周过节几天都在老家和亲戚朋友欢聚,一想到节后要上班,心情很沮丧。虽然朋友圈里发着“我爱工作,工作使我快乐”,可是身体却很诚实——头昏脑涨、焦虑、嗜睡、疲惫……此外,这几天,周周反应很慢,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
分析 这仅仅是一种短期适应障碍
有研究表明,至少有65%的工作人群患有“节后综合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这可能与其承受的家庭和工作压力有关。但是,有专家表明,“节后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短期适应障碍,通过合理的调整和适应,即可恢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它调节着我们的睡眠、饮食、体温等生理节律。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假期中,许多人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打破了自身生物钟的正常节奏,导致生理节律失调。而生物钟的重新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调整过程中,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不能及时适应新的作息,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春节期间,大家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而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相对不足。
“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影响肠胃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河南食育科学研究院注册营养技师杨艳格告诉记者。此外,过度饮酒还会对肝脏和肠胃黏膜造成损伤,进一步加重肠胃负担。
“我渴望又惧怕上班。”这不仅是笑笑一个人的心声,也是大多数上班族的真实心理写照。笑笑表示,假期是放松身心的时期,可以尽情享受休闲时光,没有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然而,节后突然回到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这种心理落差让我焦虑、抑郁,十分影响心理健康和工作学习状态。”
应对 积极调整状态,身体心理齐归位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要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在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中医科大夫张志军眼里,精神方面,大家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睡前尽量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回归自然生物钟。
作为营养师的杨艳格则建议,节后尽量清淡饮食,减少油腻、辛辣、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排除多余盐分废物,同时一定要吃饭七分饱,避免暴饮暴食。此外,肠胃功能差的人群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胃功能。”
“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身体疲劳和焦虑情绪。”东方除积理筋养生之道创始人田利军表示,大家节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每周坚持3至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心理学专业教师徐爽在采访时表示,大家可以正确认识“节后综合征”才是关键,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心理压力。
“保持积极心态,树立信心,做积极心理暗示,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假期已经结束,需要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和学习中的挑战。工作上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任务,制定详细的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因任务繁重而产生焦虑情绪。”徐爽提醒,节后不要急于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中,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循序渐进地恢复到正常状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记者 陶然
编辑:李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