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作为“商都”,商文化是城市根脉中的闪亮名片。郑州出土的商代文物中,金箔主要贴在金属器皿等物体表面,彰显着使用者的地位和财富。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乙巳蛇年 贺岁迎新”系列活动之“非遗传承·以箔为墨 烁金流光”体验活动,在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如约而至”。众多家庭欢聚于此,以箔为墨制作金箔画,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诠释非遗之美。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参与活动的家庭详细介绍了金箔画“拓印”“上胶”“贴金”“扫箔”“封层”“装裱”六个步骤制作过程。大家无不为金箔画细腻的层次感所吸引,细心描绘图案,轻轻涂抹胶水,将闪耀着金属光泽的金箔贴在图画上,再轻轻将多余的金箔扫去,一幅幅流光溢彩的金箔画就制作完成了。柔和的笔触遇上耀眼的金箔,每一次的描绘和按压,都是人们与非遗艺术的深度对话。

伴随着欢声笑语,一件件金光熠熠的金箔画作品呈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举起各自炫彩夺目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经验心得,现场一片欢声笑语。“春节期间我跟家人来郑州游玩,参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时正好赶上这个活动,就来参加了。我很喜欢这幅金箔画,我这幅‘金蛇迎春’图,又好看又应景,期待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来自宁波的刘依涵兴奋地说。

在刘依涵的母亲看来,制作金箔画是一次独特而深刻的非遗体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热爱。金箔的闪耀光芒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令人陶醉,也让她对这门传统工艺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我和孩子拿着制作好的金箔画时,心中充满了对非遗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责任感。这次制作经历不仅让我们更加热爱这门艺术,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传承,非遗文化一定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非遗传承·以箔为墨 烁金流光”体验活动将穿越千年的非遗技艺带到市民群众身边,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动手能力,同时也为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家庭送上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新年礼物。“金箔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活动,参与者能够深入了解金箔画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乙巳蛇年春节期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的类似体验活动还有很多。接下来,“考古人讲考古”“京剧发箍DIY”“醒狮彩绘DIY”“百福风铃DIY”等活动还将接连“登场。首个“世界版”非遗年,期待更多观众朋友入馆参与,亲身体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与魅力。
正观新闻记者 陈凯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刘鸿桥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