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春节记忆

金蛇盘卷通古今,兰台筑梦载史韵。

春节将至,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时刻,郑州市档案馆为您精心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带您一起走进那些尘封的档案,探寻上世纪郑州人的春节记忆,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情。

01 春节假期及习俗的变更

民国初年,改用新历而弃用旧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袁世凯执政时期,批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14年1月26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春节。但民国时期的春节规定公众假期仅有一天,同时以战时情况特殊、推行节约生活方式为名,对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加以约束。

1943年,国民党社会部召集教育部、国民精神总动员会、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等机关团体专门商讨改进春节旧有习俗一事,提出各报纸一律不准登载春节广告、各商店不得发售节礼并不得以春节广告招徕顾客等。然而这些改进春节旧俗的禁令和倡导,并没有在民众中引起太多共鸣。

郑州市档案馆存有一份1943年元月八日《关于制定改进新年及春节习俗要点仰知照由》,这份训令共列5条,分别是:发动各机关团体慰问,招待荣誉军人;举行联欢会,举办民间体育游戏、音乐等比赛;提倡整洁运动,举行年后大扫除及整洁比赛;发起集团贺年团拜;关于节制消费及节制特加工资。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元月八日《关于制定改进新年及春节习俗要点仰知照由》 

郑州于1948年10月解放,1949年的春节是郑州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各机关部队工厂放假三日,人们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这一年,党旗在节日中高高悬挂,标志着新社会的到来。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1949年关于春节放假、悬挂我党党旗的通知》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1949年9月27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当年12月23日,我国正式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依循民间习俗规定春节放假三天。

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交通工具的进步,春节期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现象,给社会管理、企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保障人民的出行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国家对假期的安排进行了适度调整。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99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在这份通知中,春节假期的长度首次被设定为7天,并且明确规定了春节期间的放假安排,逐步推动了假期制度的规范化,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02 过个集体年

“节前不减产 节后不缺勤”,这是1959年《国棉三厂工会 关于组织春节活动的情况和作法》中提到的一句口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春节具有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职工们以厂为家,甚至有的连年夜饭都是在食堂解决的,保证了“一五”“二五”计划的顺利实现,成为彼时工人阶级主人公责任感最鲜明的表达。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1959年《国棉三厂工会 关于组织春节活动的情况和作法》

这份档案显示,国棉三厂的食堂编了一首快板来描绘春节食堂的花样菜品。

建厂初期,一大批来自上海、无锡、苏州、常州、南通、济南、长沙、武汉等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响应党的号召,千里迢迢来到国棉三厂支援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份菜品丰盛多元,兼顾了南北方职工的口味。

更有趣的是,我们在一则《关于一九六一年春节放假的通知》中发现了调休的痕迹。

这份文件提到:1961年春节假期为三天,为了有利于工作和生产的安排,决定将2月19日的星期日提前,即15日至18日放假4天,19日照常办公。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 关于一九六一年春节放假的通知》

与此同时,拥军优属、工农联欢等光荣传统也成为春节的新民俗。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1950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关于春节拥军工作的指示”的令》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郑州日报》:1955年 郑州市各区人民政府代表辖区人民,在春节前对烈、军属进行亲切慰问。图为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慰问第一工人新村军属们的情形。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1962年《关于春节组织工农联欢的通知》

03 乐享文化年

听戏、看电影、赏音乐会,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大家欢度春节的必备项目。

老一辈郑州人在过年时听一场酣畅淋漓的豫剧才算得上过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戏曲演出为郑州的春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韵味,掀起了独属于那一代人的追星潮。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1978年2月(春节)常香玉到郑州郊区南曹公社、八里岗工地为社员演出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常香玉在1989年河南省文艺界春节团拜会上的演唱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1989年省会文艺界春节团拜会上,常香玉与郑州市话剧团著名演员陆丽珠合影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河南日报》:省会一九八一年春节期间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活动

 04 春节物资供应

计划经济时代,一些生活用品时而紧缺,过年前,父母会早早去抢购,用各种票换回过年用的粮油、鸡蛋和猪肉,还有糕点和糖果。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郑州晚报》:郑州市烟酒公司组织大批技术工人,赶制春节糕点,供应市场

1981年的春节,南乔家门八号的一副对联生动描绘了当时市场的繁荣景象:“鸡鸭肉蛋应有尽有,宾朋客友车水马龙”,表达了群众对节日市场供应的满意和过丰盛年的愉快心情。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1981年春节供应工作总结》

同年,郑州市青年联合会举办的集体婚礼,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1981年《今年春节举办青年集体婚礼的通知》

时间进入90年代,郑州的“商战”如火如荼。1992年春节,华联商厦、郑州百货大楼、亚细亚商场的广告登上了郑州晚报,展现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与竞争。

而1993年的春节,则体现出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当年粮票的取消,让“过年不愁吃”成为了现实,也预示着郑州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开放与包容。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一九九三年元旦、春节市场供应安排意见》

最后,让我们将目光投向1999年。彼时的香港已回归祖国怀抱,郑州也不断敞开对外开放的大门。

1999年春节来临之际,起草的《关于参加香港花灯庙会及省旅游春节文艺晚会的通知》,记录了郑州与香港的文化交流。

郑州市档案馆馆藏 1999年《关于参加香港花灯庙会及省旅游春节文艺晚会的通知》

每一份档案,都是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它们共同构成了郑州人心中那份独特的年味,见证了郑州这座城市的辉煌发展历程。

在这个春节,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共同书写郑州更加美好的未来!

郑州市档案馆祝您新春快乐!

(来源 郑州档案微信公众号)


统筹:梁冰
编辑:刘鸿桥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