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芬兰阿尔托设计大学前任校长、芬兰纺织品与服装设计大师海伦娜教授,德国红点奖和IF奖等终身荣誉评委、芬兰工业设计大师塔帕尼教授,在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海的陪同下,专程来到郑州,走访大信博物馆聚落。
“对我而言,最有趣的是厨房文化博物馆。”塔帕尼教授兴奋地说,“当然还有非洲博物馆,我在其他国家参观过不少的非洲博物馆,但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很丰富,很震撼!”
一同前来的海伦娜教授在参观后表示:“中国的烹饪文化对我而言非常新鲜,我们想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我们正在寻找和希望聚焦的东西上,通过历史来了解中国文化。”
这两位世界级的设计大师,许多国际都市的著名机构想留他们多待一个小时都很困难,但他们被郑州的这家民间博物馆深深吸引,住下两天,盘桓良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他们所指的厨房文化博物馆和非洲木雕艺术博物馆,是位于郑州市经开区的大信家居历时近二十年投资建设的民间博物馆。除此之外,还有中华色彩博物馆、明月家居博物馆、家居企业馆、郭湖生明清小木作博物馆等,这六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构成了大信博物馆聚落,2024年8月被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
拒绝做一名旁观者或呐喊者
大信家居的创始人庞学元,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他带领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深耕厨柜家居行业,用工业设计理念,成功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大信家居也成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第五次来到大信家居考察时,由衷地感叹道:大信工业设计的模式才是未来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简而言之,大信工业设计模式,其实就是充分利用数据和智能化,将科学精神运用到产品的创造上,从造型、色彩、款式等,全面实现定制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通过对新材料的运用和中央工厂智能化、集约化生产,将行业内30至45天的定制家居生产周期,大幅缩短至4天之内,全面提升了智能工业生产效率,将节省的利润让利给消费者。
“大信为什么能把行业工业设计大奖拿了个遍,为什么大信赢得了行业‘价格屠夫’的美名,答案全在这里!”庞学元指着一排排的交换机说,“云计算中心就是智能制造的大脑,从市场大数据和文化大数据中找到了颜色、风格、功能基因模块,最后抽象成逻辑,摸索出背后的算法,是我们成功打造‘鸿逸’工业设计软件的基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宋学宝副教授在大信家居承办的知名高校创意设计研讨会上,提到大信家居的竞争对手曾给他强烈推荐,一定要去大信看看,“因为对手的推荐是最大的赞扬,对手的信任是最大的信任。”
庞学元在工业设计上,拒绝成为一个旁观者或呐喊者,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家居行业零的突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消费者的青睐。
向后看多远,才能向前走多远
在做企业方面,庞学元无疑是成功的。“做企业我不是一流的,但做博物馆,我们想争取一流!”这位把工业设计大奖尽括囊中的企业家,凭借他的执着与坚守,硬是成为了一位文博圈里的网红人物。
“我到过很多的博物馆,基本上没有博物馆能够达到你们这个水平。”百家讲坛主讲李任飞教授参观大信博物馆聚落后予以了高度赞扬。
大信博物馆聚落自2010年起陆续建成,占地56亩,四层楼总面积35000平方米,摆放着上万件藏品,年均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是全国唯一一家与行业有关的博物馆聚落,免费对外开放,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 并且打造成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一位企业家,兴办如此大规格、高品味的民间博物馆,究竟是什么样的初心呢?”很多国内外游客参观大信博物馆聚落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带着这样的疑问。
“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庞学元毫不掩饰自己理想主义者的本色。他早年在开封学习美术,那时还不到18岁,去北京故宫太和殿写生时,看到铜缸的狮首被八国联军的刺刀划出深深的痕迹,他的心灵被深深地刺痛,仿佛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他弃艺从商,立志实业救国。正是在做企业时,因设计而接触到中国人最根本的底层逻辑,庞学元决心尽己所能把中华文脉保留下来,后半生甚至就做这一件事。
从美术到设计,从装修到家居,从制造到创造,从18岁看到刺刀划痕至今已经过去40多年了,可是谈及当时的触动时,庞学元依然热血奔涌,哽咽间潸然泪下,足以看出他的真性情。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庞学元谈到建设博物馆的用途,除了公益性外,还满足了工业设计科研的需求。“向后看多远,才能向前看多远,我们怎样才能把握新的未来?就要探寻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底层逻辑,找寻物证,并从物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博物馆最直接的作用,其实就是帮助我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庞学元的儿子庞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直截了当亮明观点,“还有就是来博物馆定制家居,来我们博物馆聚落参观的每6人中,就会有1人选择我们的品牌,最大化地实现了市场转化。”
庞学元已经将大信家居董事长的位置交给了儿子,自己则一门心思进行钻研和交流,每天拿出3个半小时进行写作,与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一起用十年时间创作系列书籍。
未来的流行趋势就在中国色彩里
大信博物馆聚落里构成多元、展陈新颖,各类馆藏品丰富且珍贵。这些博物馆又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厨房博物馆,逛下来就能够了解中国人为什么喝熟水,什么时候学会的炒、烹、蒸、煮,古人的厨房是什么样子的等等,既展示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多姿多彩,又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运用到工业设计领域,让生活更加便利和健康。还有非洲博物馆,这里保存着人类最原始的样貌,观众在感受原始文明体温的同时,可以体验人与自然神灵的对话,找寻初心,找寻人类最早的设计元素,每一个木雕背后的故事和形象风格,都可以提炼出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线条美感,从而改变现代人们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大信中华色彩博物馆,创建于2021年,是中国第一家以传统色彩为展览主题的大型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当今世界上面积最大和展品最多的色彩主题博物馆,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遗产的观赏、研究、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产学研”基地。
在消费主义时代,重拾中国传统色。“色彩和艺学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东西,未来的流行趋势、未来的权威就在中国的色彩里。”中国流行色协会总设计师招霞女士参观后惊叹于中国古代的色彩哲思、运用和审美理念,也对中华色彩博物馆寄予了厚望。
中国古人自从专注于对色彩的研究后,便引领世界潮流数千年之久。用以桃红、雪紫、柳绿等蕴含文化意趣的命名,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捕捉色彩,让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即使跨越千年,这些传统色彩依然能击中当下人们的心弦。
来到大信中华色彩博物馆,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色彩的精彩重现,更是对色彩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回归东方色彩,便能破解那份深藏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基因的密码。
博物馆内满满的一面色彩墙,每一块色彩下都明确标注着代表色彩数值的一连串代码,它们寄托着庞学元的“野心”,甚至可以说已经实现:他已经成为现代工业设计中关于中国色彩最重要的标准制定者。
从中国的智慧当中找寻未来
庞学元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读书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社科领域的科学家,而不是收藏爱好者。他为人低调、谦逊而又热情。六个场馆下来,由浅入深的讲解,近万步的陪伴,每一件藏品都如数家珍,甚至一个残破的瓷片,他都能讲出背后的故事,令人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透过他充满激情地介绍,便能看出他的执着、信念和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
他喜欢“穷其理”,一件事非得弄个清清楚楚才行,他把科学的精神带到了企业中,带到了博物馆。他的博物馆不是简单的展陈和堆砌,充满了惊喜和惊叹。想作详细了解,没有三天左右时间是逛不下来的。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余隋怀教授,至少是第四次来到大信博物馆聚落,他直言,每次来所受到的震撼触动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刻。回忆起第一次来色彩博物馆参观时的嚎啕大哭,他感受到了直抵内心的文化力量。
“当下工业产品仅有质量、数量是不够的,我们要像祖先那样,做时代的引领者,做好基础研究,设计强品,设计强国,贡献人类。”庞学元身上总有着那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去我们一直在模仿西方,等我们发现有些问题他们也解决不了的时候,才知道只有扎根自己的文化,才能找到根本,才能走得更远。”庞学元说。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建设民间博物馆,找寻文化传承和基因,大信家居搜集了10万套整体厨房数据,提出了4635个解决方案、380个原始设计模块和330种颜色,适用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实现了先进制造业和文博事业的深度融合。
想象力是人类最伟大的动力。“文创往大处讲是文化基因的提升,是做文化参数,定义文化标准;中文创是搞设计、出产品;小文创是才是一些网红类的伴手礼。”他这样定义自己对文创的理解。
此生只为一事来。这位企业家将他的六家民间博物馆打造成为“专精特新”的博物馆,成为郑州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郑州市正积极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文物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支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战略,民间特色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有益补充,相关建设申报方兴未艾。庞学元结合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建议立志投建开办民间博物馆的有识之士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首先要有理想,要将个人的爱好转换成公共产品,有为别人而建的气魄;其次要完善赢利模式,做好文化营销,在运营博物馆的过程中养活自己;最后还要有“过手即拥有”的胸怀,因为最终所有藏品都作为国家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和收藏。
“从中国的智慧当中找寻未来,用爱与智慧去理解我们的先辈,用爱与智慧去滋养我们的后人。我们一起用心去做中华民族的好子孙!”庞学元笑着说。
正观新闻记者 孟子扬 高凯 张翼飞
统筹:梁冰
编辑:刘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