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最盛大、最神圣的节日。2024年12月,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临近,郑州日报今起在“新春走基层”栏目中推出“非遗里的年味儿别样浓”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深入基层,展现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经济等方面内容,讲述春节传统与现代的变与不变。

春节临近,嵩岳大地年味儿渐浓。

登封市东华镇骆驼崖村的郑氏芝麻糖糖坊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制糖师傅们有说有笑,正在熟练地进行作业,整个糖房弥漫着麦芽的甜香。

非遗传承人郑少旭熟练地进行制作,整个糖房弥漫着麦芽的甜香

“灶糖祭神,新年来到”的民俗自古传承至今。老百姓说,腊月二十三这天,要将又甜又黏的灶糖供奉给灶王爷,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登封,郑氏芝麻糖是伴随传统祭灶习俗而兴起的地方特色食品,如今更是享誉一方的传统美食,已经成为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拔糖得15分钟左右,需要五六十次,看起来得起亮发光才行,只有这样口感才会甜香。”有着近40年制糖经验的郑泰升边操作边给记者介绍。

“芝麻糖要想做出来口感香甜酥脆、甜而不黏,拔糖这道工序很关键,必须靠人工不停地来回拔,看似简单,但工序却非常繁杂。”郑氏芝麻糖传承人郑少旭介绍,“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七代。采用玉米、大米、小米、大麦、芝麻等为原料,从备料、蒸煮、熬制、拔糖、拉糖、分切、粘芝麻、成型……需要20多道工序、13天左右才能做成芝麻糖。”

不仅要守护传统,还要开拓创新。

2017年8月,第七代传承人郑少旭投资130万元牵头筹备成立了“登封郑氏芝麻糖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860平方米的工艺作坊,10张3至5平方米的操作台,举办传授技艺讲座6期,安排从业人员120余人。

公司建有与食品质量保障相适应的原料间、配料间、熬制间、制作间、凉置间、成品库、包装间等整套生产车间,建设有厂房、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及辅助设施,有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的厂房或场所,既充分保障产成品质量,又可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公司经过技术革新,将传统的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熬糖工艺改为以纯小米为主要糖源,可四季生产而且不添加任何膨化、固化、防腐等添加剂的芝麻糖产品,提高了芝麻糖的融化临界温度,延长了储存保质期,口感更好。

如今的郑氏芝麻糖成品呈绳纹、辫子、直条等多种形状,不仅香甜可口,黏而不腻,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多种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有色有味,芳香四溢。

自2018年春节前投放市场后,双节期间郑氏芝麻糖销售额40余万元。2019年春节,郑氏芝麻糖作为展品在故宫展销,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2021年4月,郑氏芝麻糖又成功入选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也迅速带动了该项特色产业的发展。

“原来是小作坊,产量屈指可数,现在经过扩大生产、提高生产工艺、加大销售力度,年产量在七八万斤,产品辐射到郑州市以及汝州、禹州、伊川、洛阳等周边地区。工厂接纳了更多附近的乡亲,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的愿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富裕,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郑少旭满怀信心地说。

“过年吃根糖,一年更比一年强。”骆驼崖村民脚下的路愈走愈宽,日子也越过越甜。

记者 李晓光 文/图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