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国家医保局
1月20日,国家医保局表示,近日,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
为切实接受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临床一线声音,充分发挥医生专业作用,获取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第一手直接证据,进一步维护药品集采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决定1月21日,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深入基层,了解和发现问题,把群众呼声和基层情况传递和反映出来,是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此次,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的那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就是来自一线的专业声音。
将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等情况如实反映出来,为民众合理健康权益发出建设性的呼声,积极主动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这彰显了医者责任、政协委员责任,相关提案也赢得了社会面的广泛赞同与支持。
在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的事情上,国家医保局与相关政协委员、医学专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正向良性的现实互动,这本质上还是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一原则和标准的现实践行,倾听的是民声、体察的是民情。所共同指向的根本目的是,回应群众合理的健康关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守护人民的健康福祉。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为的是让人民群众以更低的药品价格,更小的医疗负担,享受到更高质量的药品服务。倘若集采药品存在质量风险,让医生在治病救人这件事上“力有不逮”,让患者“钱没少花,病没治好”,那显然违背了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和本意。我们也很清楚,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政策,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要过“群众关”。现在既然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那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为好制度好政策“打补丁”“修漏洞”,便是现实的正确选择。
如今的调查,意见的听取,证据的收集,最终都要转化成相应的制度性建设与保障。对此,国家医保局也有相应表态,比如,提请药品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加强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日常检查、完整公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建立医疗机构药效对比证据的反馈收集渠道等。我们期待这些机制早日落地,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此外,在把药品的选择权,交给专业的医生和患者,给原研药多一些现实空间上,是不是还可以有更完善的制度设计?这也是现实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政协委员结合实际情况为民发声,国家医保局牵头调查集采药质量问题,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的体现。此事也提醒政府部门和社会,好政策好制度,在落实时,还是要追求民意反馈渠道更畅通一些,具体考虑更全面周全一些,更接地气一些,更代入群众感受一些。
(原题为《国家医保局牵头调查集采药质量问题,“人民健康”高于一切》 作者 王彬 来源 潮新闻)
统筹:陈若松
编辑:左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