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景区内新开了连锁快餐店,定价只比其他门店略涨一两元,这件事迅速成为网友奔走相告的新闻,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网友调侃道,“终于不用吃索马里拌面了”——在游客曾经的观感里,景区过高的餐饮价格和直接抢钱似乎没什么区别。
网友提到的这一景区位置偏远,但景色优美、冬天会被积雪覆盖,这两年逐渐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滑雪和赏雪。也正因为新鲜食材运输不易、人力和管理成本偏高、淡旺季人数波动较大,种种供需失衡的成本被笼统地叠加在价格上,让这些餐饮经营者似乎贵得“理直气壮”。
景区物价贵,并非个例。放在社会层面来看,不少历史悠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景区,也存在餐饮费用高昂的积弊,雪糕卖8元一支,牛肉面40元一碗并不鲜见。景区餐饮管理与游客用餐需求之间的矛盾也较为突出,去年在四川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游客吃自带泡面被工作人员阻止的新闻尚历历在目,“泡面汤水会污染环境”的“名义”,与景区出售22元一碗水泡热干面的“实际”之间给人明显的“双标”观感。
餐饮环境作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内容之一,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如今,连锁餐饮进入景区,凭借供应稳定、价格稳定、出品稳定的竞争优势,在一片溢价的餐饮环境中似乎成为一股“清流”,在面临同样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成本的情况下,给出相对合理的定价,这种反差戳破了往日景区物价“物以稀为贵”的面纱,也将市场化竞争重新带回了景区的经营管理之中。毕竟,谁会拒绝5元一杯的某饮料店柠檬水,而去买景区10元一瓶的矿泉水呢?
连锁餐饮的引入,就像激活旅游餐饮市场的一条鲇鱼,提醒那些倚仗稀缺性躺平的餐饮商家,垄断不再是景区餐饮的“护身符”,又贵又难吃的食物,消费者将不再买单,只有用心经营、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获得游客青睐。
景区也能通过游客的反应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景区餐饮作为一锤子买卖,不关心餐饮环境和质量,只追求租金收益的行为,看似赚了“快钱”,却失掉了更为宝贵的口碑。引入性价比高的餐饮经营者,将景区物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重视游客体验,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获得市场的增长点。
市场化的力量终将深刻影响景区经营的模式,而让游客们玩得安心、舒心、放心正是这一市场化力量的归宿。这一竞争格局变化的背后,是连锁餐饮、景区、游客之间的互利共赢,这一局面也为更多景区经营管理者带来启示,让物价回归常识,才是景区长期经营之道。
(原题为《连锁餐饮进景区受点赞,带来什么思考?》作者 孙小婷 光明日报微信公号)
统筹:陈若松
编辑:周也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