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3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改善店内环境,星巴克撤销了允许所有人入店的开放政策。这一调整标志着星巴克在北美地区的经营策略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月,星巴克在北美各地的咖啡馆推出了一项新的顾客行为准则,旨在保护顾客与员工的人身安全、改善体验,这一准则逆转了一项近七年的政策,自2018年以来,星巴克一直允许人们在无需消费的情况下入店和使用洗手间。
新政策还包括在店内增加禁止骚扰、暴力、威胁性语言、户外饮酒、吸烟和乞讨的标志。新顾客行为准则意图扭转客流量下滑和销售额下降的趋势,吸引更多顾客。星巴克北美区总裁萨拉·特里林在说:“有必要重新设定对我们的空间应该如何使用以及谁使用它们的期望。”高管们表示,顾客需要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员工们也对咖啡店对所有人开放的方式表示担忧。
最近,小陈和朋友约在星巴克见面,结果刚坐下就被店员告知要消费才能落座。
这让习惯了把星巴克当做免费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小陈感到不解:以前不都是可以白嫖座位的吗?早在去年12月,就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多家星巴克门店开始实行“消费入座”的规定。对此,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星巴克是商业场所,消费者有权选择是否消费,但不应该占用店内资源而不消费。也有人认为,星巴克此举是在变相要求顾客消费,失去了以往的包容性。事实上,在许多餐饮品牌中,如海底捞、麦当劳等,都有类似的规定。这些品牌通常会在店内设置明确的标识,提醒顾客注意消费规定。不过,相较于其他品牌,星巴克的“消费入座”政策似乎更受关注。在过去,星巴克一直以“第三空间”的概念为人所熟知。这一概念源于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提出的“第三空间”理论,即人们需要有一个介于家庭与工作之间的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星巴克将其定位为一个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社交场所。许多人已经习惯于将星巴克视为一个免费的社交和学习场所。除了实行“消费入座”政策外,星巴克还在其他方面做出了改变。例如,有些门店不再提供免费的柠檬水和糖包;有些门店甚至连插座都被锁住了;还有些门店的店员服务态度变得冷漠……这些都让顾客感到不适和失望。近年来,随着咖啡市场竞争的加剧,星巴克的业绩增速已经放缓。为了应对市场压力,星巴克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策略来提高营收和利润。而这往往意味着牺牲一部分原有的服务和形象。另一方面,这也与星巴克的品牌形象有关。过去,星巴克一直以“第三空间”为卖点,强调其不仅仅是一家咖啡馆,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社交场所。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星巴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品牌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不得不放弃一些原有的服务和形象元素。还与星巴克的运营成本有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连锁品牌,星巴克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压力。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它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和调整。例如,通过限制非消费顾客的入座时间来提高翻台率和营业额;通过减少部分免费服务来降低成本支出等。这些调整和改变往往会对顾客产生负面影响。对于那些习惯了将星巴克视为一个免费社交和学习场所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受这些改变而选择离开。而或许,它需要在市场压力和消费者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它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品牌形象;或许,它需要更加关注顾客的需求和体验……对于星巴克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和竞争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编辑:蒋晓蕾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