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译出版社推出适合3-6岁儿童阅读的生命教育绘本《也许死亡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该书由荷兰童书作家皮姆·范·赫斯特和插画师丽莎·布兰登伯格共同创作完成。
故事从公园里的一条毛毛虫开始,通过发生在祖孙两人之间的一场生动开放的对话,探讨了生命和死亡的哲学课题。
对话涉及了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比如“你害怕死亡吗?”“临死之前你还想做什么?”也探讨了更深入的哲学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死?”“死后会怎样?”等。
面对克里斯蒂安的提问,爷爷以智慧和幽默的态度予以回应,有时则坦承他其实还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在一问一答之中,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激荡出更多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在消化后融合出了一个彼此满足的答案。祖孙俩对话中自然流动的情感、直白单纯的提问、具体易懂的美丽比喻,搭配绘者温暖的图画,让这本书在谈论起死亡时,显得轻柔又平易近人。
著名阅读推广人李一慢担任了该书的翻译并撰写了导读。他说,这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图画书,通过共读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表达他们对死亡的疑问、恐惧、想法和观点。无论怎么表述,我们要认同和理解书中爷爷所说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个生命最终都会死去。”也正是这样的表达,才让小男孩开始理解,并生发出自己对于死亡“蝶变”的观点。
关于如何给孩子讲述关于“死亡”的话题,李一慢给出了十条建议:从简单的话题开始、陈述客观事实、自己要轻松、讨论要简短、给情绪命名、不必全知全能、从时间概念开始、让孩子做具体的事、不必非说不可、接纳孩子的反应。他表示,相信读完这本书,我们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本书教会了我一些非常美好的东西,谢谢你!”
家长如何给孩子讲述“死亡”,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死亡这种沉重的话题,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知该如何开口,而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公园里,爷孙俩就毛毛虫展开了他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探讨。书中对死亡采取不回避、不弱化的态度,既正视事实又包容不同观点。
爷爷提到了“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一重要观点,生命教育也成为了人生的必修课。克里斯蒂安提出了自己对“死亡”的好奇,爷爷也真实、坦率地回应了他的疑问,并向孩子坦言了自己的顾虑和心愿,这种不敷衍的态度,为家长做了表率。在故事的结尾,克里斯蒂安给爷爷写了一封信,将日常平淡的对话升华到了哲学的命题。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让孩子能有机会去分享和谈论死亡,《也许死亡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通过一场直击心灵的对话,开启孩子认识生命意义的大门。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孙雯 通讯员 张猛)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