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绘就崭新画卷,创意同行奔赴诗和远方。对于文旅行业来说,2024年是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旅游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确立了旅游业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

这一年,旅游市场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保持了稳健而持续的增长态势。跨境游、赛事游、短剧游、演出游、奔县游……各类旅游热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正观新闻盘点本年度影响旅游发展的十件大事,期待文旅行业在变革与创新中迈向新的一年。

1.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随着全球旅游格局的深度调整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旅游业已成为消费、民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明交流互鉴等领域的亮点,建设旅游强国的国际环境、产业条件、市场基础、社会需求等更趋成熟。

记者观察:

此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确立了新时代旅游业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旅游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入境游市场增添新动能

2023-2024年,国家移民管理局不断优化口岸签证、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等政策,会同外交部扩大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范围,促进了中外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尤其是今年以来,适用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来华外国人数量同比上升132.9%。

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符合过境免签条件的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

从144小时到240小时,不仅是时间维度的拉长,更是开放能级的跃升,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行动。受新政影响,12月17日-22日,国内航司入境旅客量同比增长约40%。在多家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上,今年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线间机票的旅客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倍。

记者观察:

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口岸的增加,中国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来中转和旅游,成为他们探索东方文明、体验中国魅力的首选之地。

3.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发布

2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共有42个项目成功入选。这是对2023年8月公告的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的升级和扩容。

所谓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指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文博场馆、剧院剧场等文化和旅游场所或相关空间,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并有机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对展示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游客深度介入与互动体验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

此次入选的试点项目覆盖了全国22个省区市,涵盖了旅游景区、休闲街区、文博场馆、主题公园等多个类型,展现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记者观察:

试点项目名单的发布,是对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有望开辟出一条既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又具备鲜明数字科技特征的智慧旅游新产品发展路径。

4.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再“上新”

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

2024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再度扩容,成为全年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确定北京市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6月12日,22家旅游度假区被确认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总数达到85家;12月27日,随着河北省衡水市衡水湖旅游景区等19家新成员的加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了358家。

这一连串的数字,表面来看是数量的增加,内里其实是对旅游资源的再梳理。它们为游客提供了探索中华大地的更多选择,也标志着我国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品多元化以及旅游环境优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观察:

无论是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遗产,还是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在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这些各具特色的景区和度假区,正捕捉并满足着游客对于美好旅游体验的向往,也能够凭借其强大的经济辐射效应,成为拉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5.“跟着赛事去旅行”,丰富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2024郑州马拉松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明确提出要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拓展文娱体育消费空间。

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介了一系列国庆、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各地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一批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公园露营、户外徒步、绿道骑行、旷野自驾等体旅结合的活动,成为了在线旅游平台上的热门搜索词汇,与之相关的露营类景区、山岳类景区等,热度也随之上升。

7月18日,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暑期全国户外运动赛事目录。从全国青少年桨板锦标赛到环海南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再到2024徒步中国·全国徒步大会,21项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的参与,更成为了游客们体验地方文化、欣赏自然风光的重要平台。

到了年末,随着冰雪运动在我国的持续升温,体育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于12月20日发布了“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2025全国冰雪赛事目录,旨在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充分发挥冰雪赛事对文化、体育、旅游消费的带动作用。

记者观察:

在旅程中与运动结缘,在赛事中看见更多风景。回顾一年来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赛事已经成为了连接文化、体育、旅游的桥梁和纽带,正丰富着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6.“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营造“打卡”新风尚

微短剧《遇见少林有功夫》剧照

1月1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计划发布后,各地纷纷响应,积极挖掘本地文旅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微短剧。截至目前,已有162部推荐剧目面世,涵盖乡村振兴、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文物、国家文化公园、产业发展、城市文明以及景区与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通过将微短剧的“强视听”效果与文旅的“强体验”特色紧密结合,多地成功将微短剧中的故事情节和拍摄场景转化为文旅IP,促使众多景区从单纯的拍摄地转变为热门的“打卡地”。

记者观察:

持续落实“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挖掘“微短剧+文旅”的新可能,是推动微短剧行业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在不久的将来,“剧火旅热”或许能够成为一种新风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注入更加持久的动力。

7. 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期待更多高质量作品

舞剧《只此青绿》

近年来,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从刀郎、刘德华、周杰伦等明星大牌演唱会的抢票大战,到舞剧《只此青绿》的一票难求,再到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的口碑与票房双赢,观众对线下演出仍然具有饱满热情,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的数据显示,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到25.17万场,票房收入高达190.16亿元,观众人数逾7910万人次。其中,2024年以来,郑州市审批各类经营性演出达3万余场,举办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43场,观演总人次91万,票房收入约9.3亿元。从以景区作为主要演出载体的《穿越德化街》《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到节假日期间客流火爆的《黄帝千古情》,优质演艺剧目的呈现,正在不断提升郑州的文化影响力,改变郑州的城市形象。

线下演出市场的火爆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提升了城市形象,使热门演出场所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热门打卡地。同时,市场的需求也推动了演出内容的创新和提升,更多高品质、有特色的演出不断涌现。

记者观察:

展望未来,线下演出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进一步支持具有文化交流传承、审美塑造养成等重要意义的演出健康发展,并优化演出市场结构。演出行业也应抓住市场契机,进一步提高内容品质和服务质量,创新演艺业态和营销模式。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线下演出市场将持续保持繁荣态势,为文化消费领域注入更多活力。

8. “奔县游”,打造慢生活旅居新模式

山西隰县小西天

所谓“奔县游”,指的是去一些不以旅游闻名的小县城旅游。《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同比增长41.19%至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同比增长35.18%至508.27万人次。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县域旅游市场的蓬勃活力,也体现了游客对县域旅游日益增长的兴趣和热情。

这股奔县热潮的背后,是旅游趋势的深刻演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开始追求一种慢生活、深度体验的旅游方式。他们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那些风景如画、氛围闲适的县域小城,以获得心灵的松弛和独特的体验。这种由“特种兵式旅行”向慢生活旅居的转变,不仅满足了年轻旅者的内心需求,也激活了县域旅游市场的无限潜力。

在这样的旅游模式下,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游览名胜古迹、知名山川等传统旅游模式,而是开始为了打卡一部影视剧、品尝一道美食,甚至是为了寻找一个独特的拍照角落而前往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这种旅游方式不仅为县域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记者观察:

“奔县游”的火热对县域旅游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城需要用心展示自我,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这不仅包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还包括挖掘和展现县域的独特魅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

9.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2025全国12条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

12月17日,2024年“冬日胜景”全国冬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暨欢乐冰雪旅游季启动仪式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12条2024—2025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和相关优惠政策。

为丰富冰雪旅游产品,进一步促进和扩大冰雪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于12月16日发布通知,确定“冬奥之城·冰雪长城”“晋美冰雪·古建瑰宝”“相约北疆·乐享雪原”“欢乐冰雪·冬韵辽宁”“梦幻冰雪·‘吉’致世界”“大美龙江·运动冰雪”“冬游中原·老家河南”“知音湖北·南国冰雪”“巴渝雪韵·梦幻之旅”“蜀山冰雪·安逸四川”“冬韵陕西·雪泉共舞”“大美新疆·北疆雪谷”等12条线路为2024—2025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其中,“冬游中原 老家河南”冰雪旅游精品线路的主要节点包括三门峡市——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沿线冰雪旅游点有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洛阳栾川伏牛山滑雪旅游度假地、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焦作云台山。同时,沿线还有其他旅游产品包括三门峡市黄河三门峡大坝、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陕州地坑院、陕州翡翠丽池温泉、洛阳市老君山、木札岭速龙滑雪场、白云小镇冰雪乐园、伊龙国际滑雪场、郑州市伏羲大峡谷冰瀑奇观、嵩顶滑雪度假区、云台山太行峡谷奇观红石峡等。

近年来,我国冰雪经济持续升温。北京冬奥会带动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相关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3至2024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2024至2025年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加上,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冰雪旅游愈发受到各地关注。

记者观察:

冰雪旅游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冬季生活体验,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2025全国12条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是进一步推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未来,随着冰雪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冰雪经济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0. 《黑神话:悟空》,游戏IP赋能地方文旅

今年8月20日,国产第一部3A大作《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上线首日便打破了Steam平台的多项记录,同时在线玩家数超过了140万,甚至导致服务器一度崩溃。

这款游戏以《西游记》为世界观背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尤其是高度还原的中式古建筑和彩塑,成为游戏的一大亮点,也让这款游戏在其本身的成绩外,收获了一系列的文旅溢出效应。

从目前公布的取景地列表来看,《黑神话:悟空》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了36个景点作为游戏背景,如四川安岳茗山寺、重庆大足石刻、杭州灵隐寺、泉州开元寺、丽水时思寺等。其中,山西省内的取景地多达27处,包括小西天、玉皇庙、铁佛寺等。

数据显示,游戏发布后,携程、同程旅行等OTA平台上,山西省的搜索热度即时上升。与之对应,山西省在游戏上线之初就启动了“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发布一系列主题线路,带领游客们打卡现实中的“魔幻世界”。

记者观察:

《黑神话:悟空》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技术创新,吸引游客从“线上”到“线下”,对山西文旅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山西旅游知名度,促进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还带动了线下旅游热潮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可以说,《黑神话:悟空》为国产游戏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也开启了地方文旅营销的新局面。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旅游行业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化,用创意和热情点亮了远方的风景。无论是“奔县游”旅行的新风尚,还是微短剧、体育赛事、游戏与文旅的深度融合,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旅游与文化交织出的无限魅力。

新的一年,旅游行业将继续在创意与文化的引领下,深化文旅融合,拓展市场空间,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以创新精神书写新篇章,期待未来更加精彩的旅程。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