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应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运动”“建议以不同方式进行3—5次/周、30—50分钟/次的耐力练习”……近日,“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以下简称“20条”)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为广大青少年科学锻炼提供了参考指标。

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学业压力加上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青少年久坐少动、缺乏足够身体活动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近视高发、低龄化,超重肥胖形势日趋严峻,脊柱健康问题日益显现,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等。

世界卫生组织将运动不足确定为仅次于高血压、吸烟、高血糖的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和21世纪最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据央视新闻报道,脊柱侧弯继肥胖、近视之后,成为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问题,除了先天体质、饮食等因素外,缺乏体育锻炼是背后的重要症结所在。

为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中存在的健康问题,“20条”编制了针对性强、易于理解和操作、科学有效的指导建议。其中,针对容易忽视的睡眠问题,“20条”着重强调了高质量睡眠对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然后从运动的角度指导儿童青少年可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拉伸运动等放松身心,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对于日渐重度化的近视问题,强调了户外活动对视力的保护作用,倡导“天天户外120分钟,校内校外各60分钟”,从活动内容上也提出了开展视力追踪类活动和球类运动的建议,便于广大家长与孩子理解和实施。

“20条”的编制不仅聚焦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同时还突出了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在儿童青少年运动健身方面精确定位、精准发力,重点围绕健身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提出指南性、精简、凝练的内容,以释义、作用机理、实践操作等详细的技术支撑材料,简要介绍科学理论依据与健身方法;同时,梳理了现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指南类文件,避免同已发布的指南或方案内容有过多重复。考虑到儿童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学校和家庭,因此“20条”遵循易操作、易实施、强干预的原则,体现多样性特点,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让儿童青少年有兴趣参与其中,提高孩子们的科学健身素养,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从而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整体来看,“20条”总体定位明确,突出体育特色,调准了科学健身的基调,同时最大程度兼顾了安全性、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及普及性,为广大青少年体育锻炼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洪永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