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现代化进程不仅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基石。如何加快提升宁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切实实地增强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12月11日,由中共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承办的“四明三千里 共治幸福家”——社区(乡村)治理特色案例分享活动在宁波举行。
活动现场
当天,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社区代表、媒体代表以及宁波160多位基层工作者齐聚宁波日报报业集团3楼报告厅,围绕“村社治理”这一命题,谈理论、聊经验、讲故事。更多区(县、市)的基层工作者则通过收看直播,汲取“养分”。
专家学者们理论赋能
科学的理论支撑为基层治理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确保基层治理的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分享会现场,三位深耕社会工作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通过不同角度的主题培训,为在座的所有基层工作者赋能。
顾东辉教授围绕“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智慧”进行主题培训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文科科研处处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东辉,以“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智慧”为主题,从社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场域出发,系统阐述了社区社会工作五大阶段中(关系建立、需求测诊、方案制定、计划推行、评估总结)社区工作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叶超教授围绕“城乡治理”展开分析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叶超围绕“城乡治理”展开分析。他从城乡关系的演变谈起,认为城乡关系是从分离、对立到融合的辩证统一。在他看来,通过社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构建连接型社区。空间共有、主体共治、事务共商、城乡共建、福利共享是连接型社区的核心。
吕方教授围绕“乡村‘空心化’及其治理”展开培训
然而,在城乡关系演变的过程中,乡村“空心化”给村庄治理带来了多重挑战。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吕方教授,在介绍国外乡村“空心化”的研究成果、政策指导的基础上,基于本土案例,重点讨论了中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应对这一问题的原创性举措。
社区书记们互学互鉴
如果说理论支撑为基层治理带来新思考,那么创新实践一定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很多社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方式。
现场,来自成都、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6位社区书记,带来他们在社区治理中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这些分享如一道道良方,让在座不少人大呼“受益匪浅”。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兆顺分享自己在基层岗位上的工作做法
社区治理做得好不好,“领头雁”很重要。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兆顺的10分钟发言,引来现场数次掌声。从业至今,摘得100多项国家级、市级、区级荣誉的他用几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在基层岗位上的敢为、善为、勤为。
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泰山路社区通过培育协商主体、规范协商秩序,将民主协商工作开展得格外有声色。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定的理念,获得了台下同行们的认可。
南京市建邺区泰山路社区党委书记陈健华分享民主协商工作方法和案例
“我们组建社区、小区、楼栋三级议事平台,吸纳包括法律顾问、工程师、高校教师等在内的专业力量。”泰山路社区党委书记陈健华介绍,社区坚持每两周召开议事会,同时制定形成《泰山路社区民主协商议事规则》。从“有话想说”到“有话好说”,进而达成“有事好商量”,社区民主协商氛围浓厚且形成自治良性循环。
鄞州区潘火街道香园社区用“邻团社”模式构建全龄友好型熟人社区
互学互鉴,共促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当天,“宁波经验”的亮相,也让包括其他城市的社区书记眼前一亮。鄞州区潘火街道香园社区用“邻团社”模式构建全龄友好型熟人社区,通过挖掘社区能人、组建社区志愿团队,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实现多元主体参与。“我们挖掘了1635名志愿者,组建23支志愿团队,推进26个社区治理项目。”社区党总支书记俞敏用一串串数字展现社区活力。
共谋基层工作未来发展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宁波许多社区、乡村在治理方面有探索、有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来自宁波36个社区(乡村)治理特色案例也展开了交流和分享,并接受专家团的坐镇“把脉”。
中共宁波市委副秘书长、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孙小雄做总结发言
四明三千里,共治幸福家。中共宁波市委副秘书长、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孙小雄为这场分享会做了总结发言:“活动信息量很大,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深度,也有彰显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温度。服务是最好的治理,在一件件实事中,让群众信任,让群众支持,这是基层治理的根本要义。”
这场全国性质的分享会干货满满,对推动宁波村社治理有指导、有帮助,不仅讲好了治理故事,更通过搭建平台助推基层工作者打开视野、共谋发展。
编辑:刘婷婷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