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的有关情况。针对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抢跑”、幼儿园“小学化”等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治理幼儿园、小学超前超纲教学的不规范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中国青年报:孩子健康成长无需揠苗助长
从短期利益来看,“提前教学”或许能让学生在特定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同龄人中取得竞争优势。但是,究其本质,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或更强的能力,而只是打了一个时间差,强行通过揠苗助长的手段,让学生成了“应试机器”。从小学到高中,每个教育阶段都有课程大纲,这些课纲是教育主管部门汇集教育专家认真研判的结果,按照课纲的指示,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无疑是最符合未成年人心智成长规律的做法。为保护大多数孩子健康成长,这股“提前教学”之风决不能被放纵下去。
重庆日报:教育焦虑情绪助推“小学化”
推动幼儿园“小学化”的,还有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没长腿,搬不走、跑不脱,其教学管理的口碑,直接影响后续招生。当家长的焦虑传递到招生端,就会出现反常一幕:顺应家长教育需求的,就成了家长眼里的“好幼儿园”;拒绝“小学化”做法的,反成了家长眼里的“不负责任”。主管部门有规定,“客户”又有需求,怎么办?一些园方想出来将小学课程换名称的做法:数学成了“思维训练”,语文成了“阅读写作”,英语变为“口才素养”。不消除全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情绪,幼儿园的“小学化”趋势就难以根除。
华声在线:纠正要有法可依更要认识提级
幼儿园去“小学化”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问题。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因此,需要从根源上改变对学前教育的看法,不能将学前教育简单地视作小学的预备阶段,更不能以此来作为招收生源的“卖点”。幼儿园去“小学化”不仅需要有法可依,更需要社会各界强化自我认识。学前教育的独特性和适宜性,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九派新闻:坚持全面治理并逐级化解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从二年级开始”等现象客观反映出“应试教育指挥棒”对于小学阶段的“压迫感”。小学阶段学科知识难度的提高所带来的压力,当然也会分解到小学对幼儿的选拔和引导层面。因此,我们也不能把账全算给“小学”。显然,“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和“幼儿园小学化”的源头是一样的。坚持全面治理、逐级化解压力,成为深层次治理纠正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既要推崇和落实以人为本、由易到难的教育理念,反对各种无序“加压”,也要从技术层面做出改变。
湖南日报:重新审视教育把快乐还给孩子
幼儿园“去小学化”不能仅停留在课程内容调整上,更重要的是重新思考和确立早教的核心目标——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真正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幼儿教育的内容。在依法落实好幼儿园“去小学化”工作的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也要扛起自身职能,定期对幼儿园、早教机构进行检查、指导、评估,坚决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玩耍中增长知识、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如此,才不至于使幼儿教育偏离正确轨道。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