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节。12岁少年爬山时被马蜂意外蛰伤,却因未及时救治遭遇一场生命危机。河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专家发布提醒:遭遇马蜂蜇伤切勿大意,需立即就医对症治疗。

近日,12岁的浩浩与爸爸一起外出游玩,为了寻求“挑战”,两人选择了一座尚未被开发的野山进行攀登。没想到,在爬山途中,因意外踩到马蜂窝,浩浩遭到马蜂攻击,两人虽尽快逃离,但少年仍被蜇伤,身上留下了数十处蜂蛰伤。受伤之初,虽然孩子身上的伤口肿痛,但并未引起家长足够重视。然而,不久浩浩状态急转直下,接连出现胸闷、头晕、呕吐及乏力症状。在当地医生建议下,经简单处理后由120紧急转至河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救治。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少年全身共有20余处明显的蜂蜇伤,并且身体内已出现横纹肌溶解、肝功能损害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直接危及伤者呼吸、血液及胃肠道等多个系统。情况紧急,医疗团队立即展开一系列救治:心电监护、抗炎、保肝、水化及碱化……终于,浩浩身体各项指标趋向好转,目前已脱离危险期。

急诊医学科主任王海军表示,蜂蜇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元凶主要为蜜蜂与胡蜂,其中胡蜂就是我们俗称的马蜂。不同的是,蜜蜂蜇针刺入人体后难以拔出,其蛰伤通常为单次性;而胡蜂蜇针可以多次刺入,会对受害者构成持续威胁。并且,就毒性而言,蜜蜂毒液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而胡蜂的毒液则更具威胁性,素有“杀人胡蜂”之称,被蜇伤后可以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面对蜂蜇伤时,准确识别蜂种并及时采取恰当的医疗措施十分重要。

遭遇蜂蜇如何处理?王海军建议,蜂蜇伤治疗,首先应检查并处理伤口。若蛰刺仍遗留在皮肤内,应小心拔除,但切记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素扩散。值得注意的是,胡蜂蛰伤往往不留下蛰刺。随后,应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区域。蜜蜂毒呈弱酸性,可使用弱碱性液体(如小苏打水、肥皂水等)涂敷蜇伤局部。胡蜂毒呈弱碱性,若明确为胡蜂蛰伤,可以选择使用弱酸性液体(如食醋)进行局部处理,以中和其碱性毒液。

一旦怀疑或确认胡蜂蜇伤,应立即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进一步治疗。治疗的及时性至关重要,特别是蛰伤后的前6小时,被称为“黄金6小时”,是控制病情、减轻损害的关键时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包括抗过敏、抗休克、保护脏器功能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

此外,为了预防蜂蜇伤的发生,进行户外活动时需格外注意。应选择相对安全、远离蜂群出没的地点进行活动。在穿着上应避免过于鲜艳的颜色,以减少对蜜蜂等昆虫的吸引。当发现胡蜂等昆虫时,应保持冷静,切勿奔跑或扑打,以免激怒它们。此外,还应避免使用香味浓郁的化妆品,以及尽量避免含糖或甜味饮料的外露,以减少成为被蜂类攻击的目标。通过这些预防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蜂蜇伤的发生几率,保障自身安全。

(正观新闻记者 王红)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