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南】

“黄河战略”的郑州故事特刊

潮起商都满目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气势恢宏的黄河风景

天高水阔,草丰林茂;厚望如山,催人奋进。五年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曲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正在绿城大地高亢奏响。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黄河奔腾,不舍昼夜。伴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实施,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再注新活力,再添新动能。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1589.7亿元。2023年,该指标攀升至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18个省辖市中均居首位,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动能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说,2023年是郑州经济社会逆势发展出圈出彩的一年,是郑州担负“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责任使命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郑州以发展实绩交出了“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的优秀答卷。

马渡段的黄河引桥与S312沿黄大道交会处

如今,这张高质量发展新画卷色彩更加斑斓。今年7月,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郑州市(含航空港区)第十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共计221个,总投资2828.36亿元。其中,6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新签约项目以6.9%的项目数量贡献了34.77%的投资总额。大项目成为郑州强长板、补短板的重要手段,为全市经济发展提档加速、投资提质增效、产业提级扩能增添强劲动能。2023年,全市亿元及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8%,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0.2个百分点。

来自市工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五年间,全市工业增加值由3029亿元增至3622亿元。特别是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同比增长12.8%,工业投资增长31.1%,增速均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第1位。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底色。今年1至6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令人欣喜的是,郑州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9年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速,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19年的23.2%、26.9%提高到2023年的52.4%、39.2%,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9年的33.8%下降到2023年的25.3%,形成电子信息、汽车等6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挺起“郑州脊梁”

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支撑着城市实力持续提升变强,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势动能。今天的郑州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铝板带箔、冷链食品、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

在新兴产业领域,则涌现出一批国内走前头、世界响当当的龙头企业。中铁盾构为世界隧道建设提供中国装备、中国方案;郑煤机液压支架总产量世界第一;新材料产业,郑州是全国最大的新型耐材基地;生物及医药产业,小容量注射剂领域领跑全国……伴随政策铺路、招商助推,新兴产业巨头加速向郑州聚集。上汽乘用车、奥克斯、比亚迪、超聚变、海康威视、紫光集团……多个行业“巨无霸”纷纷落子郑州。

黄河岸边,定格精彩瞬间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9年以来,全市新增亿元以上项目800余个。2022年,我市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全市超百亿企业达到18家。截至2023年,全市累计培育“三高”企业4106家,“专精特新”企业355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22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1家。

中秋假期,郑州多个家电卖场生意火爆。 不少市民趁假期带家人逛卖场,选购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一揽子新政策落地显效,全市消费市场潜能持续释放。

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也惠及全体市民。今年以来,31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截至7月底,3项民生实事已提前完成。

高水平对外开放亮点纷呈

滔滔黄河,纵横万里,奔腾不息;丝绸之路,驼铃声声,辉映古今。

丝绸之路与黄河水道,作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重要通路,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规模宏大的多元文化交汇融通,为人们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都郑州也见证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

五年来,郑州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建设千帆竞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黄河滩地公园生态廊道

仰望苍穹,越织越密的 “空中丝路”让郑州快速融入世界。2021年7月8日,河内—郑州—芝加哥国际货运中转航线开通,完成郑州机场首票国际换单模式“空空中转”业务;2022年9月,郑州机场三期北货运区投运,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达到110万吨;2023年12月,郑州至卢森堡直飞客运航线首趟航班从郑州机场起飞,“空中丝路”实现客货运“两翼俱丰”;2024年8月,吉隆坡—郑州鲜食榴莲首趟航班成功落地郑州,“空中丝绸之路”中国—马来西亚航空货运枢纽项目再次迈出关键一步。

当郑州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空中丝路”也飞得更高、更远。目前,郑州机场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中欧班列已成为郑州深化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

远眺大地,穿越古今的“陆上丝路”依然回响着悠扬的“驼铃声”。 在不停奔跑中,中欧班列(郑州)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跨山越海辟新路。 随着近期南通道“跨两海”线路的开通,中欧班列(郑州)已构建“27站点9口岸”国际物流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140多座城市。

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与对照中更加明晰。2019年,中欧班列(郑州)成为国内唯一常态化开行长运距(1万公里以上)的国际冷链业务班列;2020年,中欧班列(郑州)的往返均衡率、计划兑现率、运输安全、业务覆盖范围、信息化程度等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2022年,中欧班列(郑州)首次始发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2024年6月30日,一列满载比亚迪商品车的“巨龙”驶出郑州国际陆港,标志着中欧班列专用铁路正式通车,同时也宣告了新郑州国际陆港正式启用。

游客在黄河岸边游玩

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跃进”,都成为郑州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924.5万人次,增长10.9%;货邮吞吐量达49.5万吨,增长32.8%。中欧班列(郑州)开行1452班,货值32.8亿美元,货重157.2万吨。今年前8个月,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约960亿元,同比增长超6%;海铁联运完成超3.5万标箱。

放眼世界,郑州与东盟、中东、南美及RCEP成员国等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截至目前,郑州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3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增至34个;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复制推广……郑州正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美沿黄公路风光无限

秋风送爽,天朗气清。母亲河畔,水草茂盛,景色宜人。中秋假期,郑州最美沿黄公路——S312郑州境迎来如织游客。他们或骑行漫步,或打卡拍照,或休闲游憩,沿线美景尽收眼底。

近年来,围绕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市交通局聚焦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国家定位,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郑州枢纽城市能级。2019年,以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强化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我市加快S312市区段和大河文化绿道建设,打造沿黄最美公路,以“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为重点,构建休闲生态系统,谋划建设国家黄河绿道郑州段。2020 年4 月,作为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4月30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工程——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正式通车。

“郑州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走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郑州范本。”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告诉记者,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通车后,不仅为河南自贸区增加了一条新的运输线路,完善了郑州市北部路网结构及主城区到黄河南岸的路网体系,对改善城市环境、加快郑州都市圈建设、带动黄河文化生态带和沿线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春山在望,未来可期。聆听着母亲河的阵阵波涛声,绿城儿女正以敢于创新的热情和决心、务实拼搏的坚持和努力、开拓进取的担当和作为,奋力绘就壮美黄河画卷的郑州篇章!

记者 成燕 侯爱敏 张倩/文 周甬 李新华/图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