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公里、60座车站,串起沿线30多个村落。每一天,武汉市江夏区的J202路公交都会运送百余名菜农进城卖菜。在武汉,这样服务菜农进城、助力乡村振兴的“卖菜公交”有十余条,戴月出行,与朝阳赛跑,只为守护民生烟火。(9月13日极目新闻)

“卖菜公交”,一头系着村民“钱袋子”,一头系着市民“菜篮子”。对于菜农们而言,清晨乘车进城,在上班高峰来临之前,将水灵灵的蔬菜、热腾腾的烟火气带到城市各个角落,能为自己换取一份收入;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在第一时间买到近郊新鲜农产品,能拥有更优质、更多元的消费选择。

“卖菜公交”,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十余条卖菜公交线,将乡村的丰饶与城市的餐桌勾连起来,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探索,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格局——以人为本,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细节办好办出色,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卖菜公交”,既“开”到了人们心坎上,又打开了公共服务创新的思路。面对运营困境和多样化出行需求,公交企业及有关部门应寻求服务理念的革新,与技术创新一道,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有人担心,“卖菜公交”可能增加菜农与正常通勤乘客之间的冲突,那么,线路就凌晨发车,或是一车两用、“放空班次”先把一批菜农送进城;有人嫌弃,“卖菜公交”脏乱,那么,菜农们就用筐、用绳,打包好捆扎好果蔬,维护车内整洁无异味的环境。关爱是相互的,久而久之,司机和菜农成了朋友,司机会关闭车内灯光让菜农们能短暂休息,菜农们也用一把蔬菜来表达谢意,这份质朴情感令人动容。

“城市要装得下市民的公文包,也容得下农民的大箩筐”,针对公交创新模式可能带来的问题,应通过积极引导和规范,促进城市发展和人际交往,充满包容与爱心。

武汉有“卖菜公交”,重庆有“背篓专线”,其他城市是否也能别出心裁,架起一道惠农便民的桥梁?小小菜篓意味长,城市管理者当细细琢磨。无论如何,人性化、精细化治理的微观缩影,都是现代化都市温暖包容、充满烟火气的精神本底。(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