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

一台台农机在“云”端

郑州农机中心的大屏幕上,星星点点,每台农机在什么位置、处于什么状态、作业面积等信息一清二楚;远在乡村农户的手机小屏上,农户填报需求信息下单、机手报价接单,供需信息一键互达。

这是郑州今年上新的农机云平台——农田耕种的“智慧大脑”,大小屏互动,为希望的田野插上科技的翅膀;信息技术赋能,为激昂交错的“田园交响曲”再添新的悦耳音符。

扫描二维码,农机信息轻松上“云”

田间地头的“网约农机”

“老张,能调几台农机过来收麦不?”

“机器都调出去了!”

“想想办法,这麦子都熟了,等不起!”

…………

今年6月7日,新郑市润洋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浩接到了新郑市敬楼村和东郭寺村农户打来的电话。

张浩打开手机,登上农机云平台,发现距离三四公里的地方显示有车,一个电话立马联系上农机手。

“手机上点一点,农机就上门,方便得很!”张浩回忆,当天上午八九点联系,一个小时后,5台跨区农机就已到位。

“以前,夏收时节农机紧俏,农户都是在高速路口和加油站等车拦车。今年,依托郑州农机云平台,农户只需在平台下单,就能预约农机手。”张浩说。

今年“三夏”期间,农机云平台在郑州正式投用。

“平台实时接入雷沃、中联收获等主流厂家的定位终端数据,农机与平台实现定位联网,农机分布情况、作业情况等在平台上一目了然。”郑州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装备信息与安全生产科科长田卫民介绍,目前,平台链接农机具1702台(套),其中收割机1044台(套),机手551人,入区作业1180台,跨区作业271台。 

“跨区的车只要登入郑州云平台系统,到郑州市境内,机器位置、机手电话都可一键查询。”田卫民说,在5G、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大模型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云平台可实时记录郑州范围内主要农机设备的位置、流向和工况,实现郑州范围内农机位置可查、农机状态可知、农机调度指令可达。

被解放的调度

“一天能接上百个电话,嗓子都喊冒烟了。”说起以前,张浩指着自己的嗓子说,哪儿需要收割,收割到哪儿了,全凭一部手机联系,“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接电话。”

“之前不知道机器的具体位置、具体收割情况,容易出现农机扎堆的情况。”张浩解释道,“平台上线后,作业区域、农机位置、运行记录等信息一目了然。手机上实时查看,方便对车统一支配和高效管理,就近联系,精准匹配。”

最重要的是,缓解了农民找农机难的问题。往年农忙时,老百姓要么托人问,要么半路拦农机,今年这种现象大大减少。“农户可以通过手机端发布信息,机手可以用手机接单,找农机就像乘网约车一样方便。”张浩说。

新上线的“农机云”打破了供需信息壁垒,搭建起农户和机手之间的信息直通车,解决了农户找不到农机、农机手扎堆找活的老问题。

目前,郑州市9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54个应急作业服务队的位置分布、负责人、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已全部纳入平台,所有人员均可在平台一键呼叫,确保高效及时。

今年“三夏”期间,张浩虽然电话也很多,但他更多的是通过手机接单、调度,“终于有了喝口茶的时间”。

农业高产高效的“科技芯”

“农机云”的上线,改变的不只是农户和机手。

“目前我市信息化平台还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机登上‘云端’,农业生产的‘含科量’也将越来越高,管理更智能,监管更精准。”田卫民说。

比如,平台不但可以实现农机的精准调度,还将可以实现政府部门对多种作业类型的精准补贴——“网约”下单收割机,作业数据同步上传,农机手的作业补贴也随之精确快速到账。

虽然上线时间短,但农机云平台系统已取得初步成效。实名认证用户占比高达85%,活跃用户量占比54.42%,登记农机服务组织62家,安装定位终端522台。

“技术的迭代,也将带来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的转变。”田卫民分析道,未来的“农机云”将是一套集农机调度、作业管理、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平台系统。

“不但可以实现农机的集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农机服务部门的决策能力,还将为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高质高效提供‘科技芯’。”田卫民说。

记者 王战龙 刘盼盼/文 马健/图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