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名保安与外卖员发生冲突,因外卖员下跪而引发广泛关注。此前,也有多起外卖员与保安人员发生争执进而引发肢体冲突,甚至导致伤亡的事件。类似事件折射出基层治理、平台规则等深层次问题,如何畅通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值得深思。

看似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背后是保安与外卖员分别承受的系统压力。随着一些爆款文章和热点事件的传播,许多人对“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展现出包容与善意,但对“门岗保安同样有考核”的认识相对不足。不少物业人员表示,他们也理解外卖员不容易,但如果小区有限制性规定,自己的工作也不好做。作为掌握话语权的一方,物业服务企业对外卖员的态度至关重要。

许多小区不让外卖员进入出于多方面考虑,例如小区道路狭窄或拥堵,或没有限流、限速;外卖员为了赶时间一般车速较快,可能增加交通风险;有的小区曾因外卖员进入而发生过意外……物业追求安全,外卖讲求效率,矛盾是否可调和?

部分物企管理层认为,外卖员是为居民个体服务,小区保安通常需要保障整个小区的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二者之间天然存在冲突。但进一步深思,外卖员所服务的消费者,不就是物业人员口中的业主吗?二者服务于同一群体,且对于外卖员能不能进小区等事务,有决策权的也是这一群体。故而从理论上说,开个业主大会,商量让不让外卖员进来,保安负责执行,也将这一决定传达给外卖员,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了。

现实中,大概率业主的意见会有分歧,这也是可以解决的,意见完全一致反而不常见。怕就怕有的物企为了管理方便,只要有业主反对就“一刀切”地不让外卖员进入,又不注意与外卖员沟通的方式方法,弄得外卖员不满意,其他业主也不方便。这就要从小区决策流程、管理科学性上改进。

对外卖员进小区,绝不能一禁了之。从一些“骑手友好社区”的探索经验来看,外卖员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困境很有帮助,部分只允许步行的小区提供了自行车供外卖员“换乘”,也释放了善意。若不允许外卖员进入,就由保安送上门,也可兼顾安全、效率和便利。外卖平台同样不能隐身,要用实际行动真正引导外卖员从容配送,持续优化相关规则,预防和减少类似矛盾。

(原题为《系统性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困境》作者 维辰 来源 南方日报)


统筹:陈若松
编辑:杨晗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