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压扁的易拉罐、一卷缠绕的铁丝网、一块不通电的线路板、一叠层次分明的瓦楞纸……寻常人眼中的废弃物,在艺术家手里被赋予独特之姿,散发出灵性与坚韧的气息。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些虽是被遗忘的旧物,但每件材料的纹理、色泽与形态背后,都藏着各自的故事与情感。朴素又丰盈,混沌中不失清晰之美,激发艺术家的好奇与深思。

比艺术更重要的,是体验生活。艺术家傅强坚持在生活中行走,与各类材料对话,并极力避免预设这些材料的命运,只在与它们相遇的刹那,随性而为,让灵感自由流淌,完成材料的蜕变,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意义。

大艺术家:认真生活,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在郑州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中,艺术的光芒总是不期而遇地照亮每一个角落。7月26日下午,一场汇聚了艺术灵感与创新思维的盛会——《傅强综合材料艺术作品展》研讨会,在瓦库50号店(瓦库美术馆)举办。

在这里,茶茗与艺术品邂逅,既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普通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当代艺术奇妙世界的大门。

走进傅强的综合材料作品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由废弃易拉罐、线路板、布料碎片等日常物品构成的奇特作品。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材料,在艺术家的巧手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就像傅强本人所说:“艺术并不是命题作文,它更像是一场自由的探索之旅,当我们对周围存在的东西有了关注度之后,就能从这些东西里发现非常具有感染力的美。”对普通观众而言亦是如此,要想真正了解这些作品,首先需要理解一点,读懂艺术并非简单地观看和欣赏,而是一场心灵的交流与对话。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傅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够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美的存在。废弃的易拉罐、线路板等物品,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只是无用的垃圾,但在艺术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充满可能性的创作素材。这种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使得艺术家能够从中提取出独特的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艺术是无功利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形式和心绪逐渐生长成形。傅强从摆弄各种物料开始他的形式游戏,打开他在特定处境中的所感所思,点、线、空间、材料的诙谐组合,生成游荡摇曳的诗性,在似水流年中留下生命的行迹,回应扰攘繁杂的匆匆人世。”美术批评家、策展人杜曦云评价道。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多种元素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在傅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各种材料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运用。这些材料在艺术家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物体堆砌,而是成为了表达思想、情感和观念的媒介。

艺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与观众产生共鸣。傅强的综合材料艺术作品正是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艺术材料自身的语言翻译给普通观众倾听。他利用废弃物品创造出既具个性又具普遍性的作品,让绘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框架之内,而是走向当代、走向人群。

“一部作品一经诞生,他的作者就已经死了”。法国作家罗兰·巴特用“作者已死”形容写作,强调读者对作品享有巨大解读权。所有阅读活动,都是读者心灵与一个写定的“文本”的对话,这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自由的阐释空间。

艺术同样如此,如果说艺术家的首次创作赋予了平平无奇的材料艺术生命,那么当创作完成,作品被推到观众面前后,它们的第二段生命也就开始了。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艺术门外汉,看着一幅由易拉罐为主材料设计的作品,我首先想到自己的童年,想到农村老家那个一生节俭的奶奶,她不识字,更不懂艺术,但和艺术家一样,不放弃每一个空瘪的易拉罐、每一截剩下的木头料、每一片裁掉的油彩纸。攒来攒去,终于过年,用木头料拼接框架,将易拉罐固定在木板底座,往里插一节蜡烛头,再左一片右一片糊上鲜艳的油彩纸片,一个花灯就做好了。系上一根长长的麻绳,我立刻牵着灯笼满村风一样乱跑。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可能是艺术所给予个体最直观的震撼吧。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共鸣,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回忆起生活的细枝末节,从日常中发现不平凡的美。

而要想彻底读懂这些作品,就需要更进一步,学会理解艺术的语言。我们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形状构造以及材质选择等方面,尝试从艺术家的角度去理解这些元素所表达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观众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汲取灵感和力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民营美术馆:让艺术有更多可能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公共文化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郑州大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家园,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和活动空间。这些场所不仅展示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还促进了文化艺术与市民生活的深度融合。

然而,仅仅依靠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更多的民间自发组织搭建的艺术场所开始涌现,有的融艺术与餐饮品茶于一体,实现“精神”“物质”双富足;有的将艺术空间与研学放在一起,实现“寓教于乐”;有的自费修缮保护老宅,在闹市中坚守,不为名利动心;有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在商区设立恋爱博物馆……

越来越多的“艺术+”空间出现,为城市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充分说明,艺术并非孤立于社会经济体系之外的存在,而是能够激发创造力、促进文化消费、乃至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瓦库:“一个喝茶的地方”。作为一家集喝茶、餐饮、艺术赏析于一体的盈利场所,瓦库品牌以倡导生命平衡、提升大众审美为使命,多年来,行走于艺术生活之间,将艺术和生活有机融合,逐渐形成瓦库独有的文化性格。通过五个维度,打造人的五重感官体验,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心觉的美味、美感、美意体验,形成瓦库的“五官”经济模式,从而使顾客实现精神的愉悦。截至目前,瓦库现有门店31家,遍布西安、郑州、南京、洛阳、乌鲁木齐、苏州、南阳、武汉、济南、成都、平顶山、徐州、淮安、咸阳、重庆、海口等地。

2023年,瓦库正式注册成立非营利性民营美术馆,展馆面积400平,作为艺术和商业结合的典范,真正实现了艺术走向生活、走向大众。郑州瓦库美术馆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三场展览,分别是《中原·赵半狄的小窝》、《痕》——梁越作品展、傅强综合材料艺术作品展,展览作品品类丰富,涵盖摄影、油画、水彩画、国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在探索艺术如何与商业有效结合的道路上,瓦库美术馆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创新力。在这里,艺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在品尝美食、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体验,也促进了艺术在民间的普及和传播。

瓦库品牌持有人、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少君表示,今年是瓦库品牌行走市场的第二十年,除了践行原有的空间理念,也延续了新的发展理念,那便是赋予材料的第二次生命,提高材料的再利用、减少碳排放、促进生活的可持续性发展。材料不仅是构建空间的物质基础,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赋予材料第二次生命,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负担,更能够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共同走向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而这个环保理念,也与本次《傅强综合材料艺术作品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民营艺术空间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景观,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的文化消费选择。它们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界限,将艺术、文化、情感等元素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体验。正是有了这些机构和空间的存在,艺术的光芒才能更好地照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