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龘龘。当“龙年”迎上“本命年”,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又会有怎样的故事?正观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第八代传承人、洛阳市武术协会副会长、瀍河区武术协会会长马志平。如今,60岁的他迎来自己第5个本命年。

6岁习武至今,马志平与拳法结缘五十余载。新的一年,他打算物色出心仪的拳法传人,将心意六合拳的火种传承下去。

五十余载拳不离手

冬日清晨,洛阳马学礼故居的寒气未散。马志平照例一大早起来练拳,闪转腾挪,身姿矫健地施展着《四把锤》,心中默念口诀:“功夫有勇无极倍,去势好比卷地风,虎身展爪不定式,左右横顺任你行。”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开山祖师为清朝康熙年间洛阳马坡村回族人马学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繁多,又名“十大形”,其模仿龙,虎、鹰、等十种飞禽走兽天生的行动、搏击动作,衍化而来。洛阳心意拳内容丰富,保留下来拳法有几十种之多。

“心如猿猴般敏捷,意如野马般迅速。”马志平解释起心意六合拳名字的含义。该拳法讲究由心生意,由意化拳,故此拳又名心意拳。练习的时候,既讲究“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是“外三合”;也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是“内三合”。该拳法要求心意与拳招力度合一,心意所向,六合之力齐发,方可发挥威力。

马志平因幼年体质较弱而与武术结缘。10岁时,马志平开始接触心意六合拳,在他看来只是学到了“皮毛”。

20多岁,马志平正式拜师学习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练拳的过程又苦又累,但马志平却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每次练拳都有使不完的劲。“沉浸练拳时,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让我非常开心。”

师傅教的每一招式,马志平都牢记心头。他数十年如一日,无论寒冬酷暑,始终拳不离手。 “我学拳比较认真,每一招式都会经过千锤百炼。”如马志平所言,“练心意六合拳最重要的是恒心毅力,练拳者成千上万,练成者寥寥无几。”直到50多岁,他才把心意六合拳全部学完。

曾落寞的拳法再进大众视野

由于历代拳师收徒严格,传拳限制颇多,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一度沉寂落寞几近失传,经过第七代传人孙有恒,第八代传人马志平等师兄弟们的传承发扬,才得以让该拳传承下去。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研究会于2015年成立挂牌,次年,在孙有恒、马志平等众师兄弟努力下成功举办洛阳“首届华夏杯全国心意拳暨传统武术邀请赛”。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强身健体为宗旨的“文捶”练习法受到群众欢迎。在孙友恒、马志平等人的发起组织下,2016年,洛阳市首届全国心意六合拳暨传统武术邀请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7个代表队,460名队员参赛。

2021年7月成功申报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入驻洛阳体育博物馆, 如今已进入校园,在多个学校普及传承心意六合拳。“师傅孙友恒嘱咐我要把这心意六合拳好好传承普及下去,希望把它申报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志平说。

在马志平看来,一个好的传承人需要具备三个特质,“拳法练得好,文化水平高,德行能服人。”可前两点就卡到了很多人,要么文化水平够,但拳法不行,而练习10年拳法的人文化水平不一定高。如今马志平又收了20多个徒弟,他打算在龙年里确定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人。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在一代代拳师手中传承,我也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马志平说。


统筹:石闯 李记波
编辑:王亚平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