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癌症的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积累的一个慢性的过程,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定的已确定的人类致癌物有127种,可能的致癌物有95种,涉及的致癌物类型非常的广泛。但是,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控的疾病,大约40%的癌症可以通过控制癌症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得以避免,所以要积极的来进行癌症的预防。

癌症防治更强调预防

张勇表示,癌症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其防治工作早已不再局限于治疗阶段,更强调在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预防。他强调了控制癌症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其中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等不健康行为。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我们有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张勇表示。他还提到了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体育锻炼、戒烟戒酒等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这些都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

四方面防治成效显著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称,“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我国人群高发的食管癌、胃癌、肝癌标化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我国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

除此以外,癌症防治工作还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显著进步。

防治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了国家、省、地市三级癌症综合防治网络,持续推进癌症防治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特别是优质癌症防治资源的扩容,使得我们国家癌症防治的优质资源增加的同时,区域之间合理和均衡分布。

危险因素的控制初见成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县区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0%,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超过了70%。

高质量推进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持续扩点扩面,比如,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区县覆盖率已超过90%。

医疗机构癌症规范化的诊疗水平逐年提升。我们建立了全国癌症医疗质控体系,制修订一系列肿瘤诊疗的方案、指南、临床路径,建立了全国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加强抗肿瘤药物的全过程管理,推进诊疗的同质化和规范化。

郭燕红表示,为进一步加大癌症防治工作的推进力度,切实实施好综合防控的机制和措施,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在三年癌症防治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癌症患病风险。二是完善癌症防治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共享。三是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四是加强癌症诊疗的规范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五是促进中西医结合创新,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六是加强救助救治保障,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七是加快重大科技攻关,推广创新成果特别是一些新成果的转化。这七方面的重点工作也需要我们联合相关部门,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癌症防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综合:央广网、中国新闻网、齐鲁壹点


统筹:刘书芝
编辑:谢 宽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